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長生”是個歷史罪人
最近有兩個熱點牽動著國人的心,一個讓人扎心,一個讓人揪心。揪心的是美國對中國悍然發起的貿易戰升級了,而且,美歐居然“聯盟了”,這讓我們深感孤軍奮戰的悲壯感。扎心的是吉林“長生”疫苗事件,把大家平時的不滿一下子激發出來了,各種憤怒一股腦兒通過網絡發泄。美國是外患,現在又多了個內憂。畢竟,中國面臨美國這個最大外患的時候,“長生”事件發酵了。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是要有效的遏阻我中國的發展,目標是我們的“2025中國制造”。應該說,美國眼里最怕的就是兩個國家:俄羅斯和中國。懼怕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和好戰精神;懼怕中國的是經濟發展潛力和速度。
從另外一個角度,“長春長生”不僅是個奸商,也成為了歷史的罪人。中美之間貿易大戰在即,事關國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國人本應該同仇敵愾的時候,“長生”給國人泄了氣。美國暫時強過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近幾十年中國與美國的周旋和斗爭,全靠的一口氣。這口氣被“長生”泄了不少,美國人還不偷著樂?所以,這個王八蛋是歷史的罪人。
熱點歸熱點,我們還得在行業說行業,在商言商。國家大事由最高決策層左右,“長生”疫苗事件最高領導人也做了批示。而我們的行業,很多企業乃至個人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境地。這一點,因為豬價的回升,和熱點的轉移,讓很多企業表面上輕松了一點。當然,這是一種假象,行業的大變局和轉型正在走向關鍵時刻,很多企業三年內必然倒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我最喜歡陳春花老師的那句話:“其實,當你看到變化的時候,那已經是結果。”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變化,而不是提前看到結果。所以,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總是少數。
二、美國盟友要捅我們的刀子?
美中貿易戰是美國發起的遏制戰,中國是被動應戰。應當說,美中之間經濟關系復雜交織,年貿易量超過7000億美元,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美國的優勢在于高科技和農產品,中國的優勢在于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按道理來說,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只能是兩敗俱傷,最后還得回到談判桌上。
不過,這只是“按理說”,國際關系沒有道理,只有弱肉強食。美國的“理”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石油美元的壟斷。即使這樣,中國也不怕。因為中國的政體決定了我們容易擰成一股勁,而且,中國有14億人口,消費潛力巨大,可以內部消化很多產能。這些,都是中國敢懟美國的原因,敢說出:“要談,敞開大門;要打,奉陪到底!”硬話的基礎。
美國對中國的殺手锏是芯片,而中國則對來自美國的大豆和豬肉加增關稅。雙方這兩個都是狠招,芯片不用說了,讓中興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而中國加增來自美國大豆的關稅,打的是特朗普的票倉,希望面臨中期選舉的特朗普知難而退。這也沒問題,但問題就出在中國缺乏盟友,而美國的盟友則很多。
從美中要打貿易戰開始,豆粕的價格就開始大幅波動。首先,擔心一旦開戰,大豆進不來,豆粕聽風而漲了幾百元。但后來中美談了三次,簽訂了方向性文件,表示和解,通過談判來解決。這樣一來,豆粕又連續下跌。不過,剛剛幾天,特朗普就撕下面具和雙方達成的共識,重開貿易戰。短短幾個月,可謂是一波三折。直把中國農牧人看得傻了眼,無所適從。豆粕價格將走向何方?
中國不怕美國,而且怕也沒有用。不過,這是單挑的情況下。但單挑是英雄之間的事,美國不傻,它才不想兩敗俱傷。因為美國是老大,有很多的小弟,它更喜歡打群架。這不,美國和歐盟數日前達成協議:要共同打造零關稅貿易區。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說,“今天,美國和歐盟已是擁有1萬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關系,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經濟關系。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強這種貿易關系,使所有美國和歐洲公民受益。共同努力推進實現零關稅,以及非自動化工業產品零補貼”。
作為農牧人,我們更關心的是后面的這句話:“歐盟將立即大量進口美國大豆,歐洲將采購主要來自中西部農民們的大豆。”本來,中國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大豆要加增關稅,美國大豆將失去價格競爭力,因而導致滯銷,引起農民不滿,進而影響到美國的中期選舉,給特朗普施加壓力,讓他知難而退。而現在,如果真如“特不靠譜”所說:“歐盟將立即進口美國大豆”。等于中國的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力道被化解了。
三、歐盟會“立即進口”美國大豆嗎?
中國是世界大豆的主要進口國。美國大豆對出口具有高依存度,大豆產量40%以上必須通過出口來消化,而出口的60%以上都是中國市場。中國這一拳本來很有力量,但如果歐盟真的立即進口,等于化解了來自中國的力量。
但這種可能并不大。美國和歐盟達成的只是意向,也就是“打算”,離真正進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眾所周知,美國和歐盟國家對本國的農業均提供保護,畢竟,農業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而且,歐美的農民可不是軟蛋,在多黨政治的西方國家,農民會用手里的投票權捍衛自己的利益。所以,別說歐盟和美國達成的還只是意向,即使是簽訂協議,也要看歐洲的農民能干出什么事來。
而且,法國總統馬克龍也馬上發表不同的意見:“對協議提出質疑,強調農業不應納入與美國的談判。”。歐盟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兩個國家-德國和法國。現在法國發話了:農業不應納入與美國的談判。歐盟立即進口美國大豆?這個可能性不大。
四、豆粕價格仍有較大變數
豆粕,對于飼料廠來說,是要用的,而對于美國華爾街,乃至中國的部分貿易商來說,是用來炒的。作為國際貿易中的大宗農產品:大豆可以用天氣炒,可以用種植面積炒,現在還可以用美中貿易戰來炒。能用來炒的東西,都會帶來變數。他們唯利是圖,對他們來說,這都是引起“變”的機會和能量。
中國在拿美豆做貿易戰籌碼之前,也做了認真地分析和積極地準備。
中國的舉措是:
1、擴大來自亞洲的大豆進口,并實現零關稅。可惜,亞洲的大豆太少;
2、打通巴拿馬運河,縮短運程數天,降低運費;
3、 對國內豆農進行補貼;
4、擬放開所有可以代替豆粕的農產品進口;
5、組織研究代替豆粕的日糧方案。
即使這樣,還是不夠。因為對于國際炒家來說, “大豆是用來炒的”這個屬性還在。所以,對于奸商來說,只要能夠影響價格的機會,都會被利用。因此,大豆和豆粕價格波動的能量還在,這是不能忽視的。
就筆者看來,目前豆粕價格不算高位,補倉風險已經不大。如果是生產商,完全可以鎖一部分單。畢竟,家有余糧,心中不慌。既然豆粕是用來炒的,高和低都有可能,我們能拿一個中間價已經不錯了,還是少干一點刀上舔血的事情吧。競爭那么激烈,且行且珍惜。
相關標簽:豆粕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