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市場對大豆和豆粕的觀點多空分歧非常嚴重,而且論據非常充分。看漲邏輯是:中美毛衣戰進行中,人未盡,杯莫停,短期難以結束,作為手段和利器,加征美豆關稅,讓美帝感覺到痛,體會到欺負中國的代價,顯然是行之有效的,當然國內對應的代價是,這種操作會造成2018年冬月大豆和缺貨的預期。看跌邏輯是:中美貿易正在談判,有緩和的預期,中國需要美國大豆,且隨著毛衣戰緩和,有進口更多美國大豆的預期,此外,糧食作為民生商品,政府會主動抑制價格維穩,并且非洲豬瘟現在鬧得兇,殺豬多,利空豆粕需求。
在供需基本面上,2017年巴西出口大豆總量為6800萬噸,對應當年該國大豆產量11460萬噸,出口比例為59.34%,這里我們默認該國沒出口的大豆是為了滿足其國內需求,或者說是其國內大豆的供需平衡,量大約是4660萬噸。2018年巴西大豆產量為11950萬噸,若該國內部2018年大豆供需平衡和2017年一樣,即4660萬噸,則2018年該國可以出口大豆7290萬噸,或者61%。巴西貿易部官方數據,2018年1-7月巴西出口大豆總量為5364萬噸(2017年同期為5095萬噸),也就是2018年剩下的5個月巴西要出口大豆1926萬噸,平均每個月385.2萬噸。
國內進口大豆數量方面,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9554萬噸,2018年至今中國已經進口大豆5290萬噸(低于2017年同期的5491萬噸,同比下降3.66%),默認2018年中國大豆需求和2017年一樣,也就是2018年剩下的5個月中國要進口大豆4264萬噸,平均每個月852.8萬噸。到這里但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就算2018年剩下5個月巴西出口的大豆全部是中國買家,中國仍有2338萬噸的大豆需求缺口,平均每個月467.6萬噸,那么中方如何彌補這個缺口呢?
可能性一,從非美國家進口大豆,下面是2017/18年度全球分國別大豆產量圖,顯然美洲三國大豆產量幾乎是碾壓剩余國家,大豆年產量超1000萬噸國家分別是中國(1421萬噸)和巴拉圭(1000萬噸),印度和加拿大分別是832萬噸和800萬噸。印加巴三國大豆總產量2632萬噸,至少40%-80%的產量是其本國需求,能用于出口的大豆是很少的,所以中國通過多買這些國家的大豆來彌補不買美豆的缺口是不現實的。
可能性二,國內飲食降級,蛋白需求下降,導致進口大豆量減少,2017年8-12月中國進口大豆量是4063萬噸,按照2018年上半年進口大豆減少的比例計算,2018年8-12月進口大豆量大約3914萬噸,平均每個月大約783萬噸,就算2018年剩下5個月巴西出口的大豆全部是中國買家,還是有1576萬噸的大豆需求缺口,平均每個月315.2萬噸,這些還是需要進口美豆。
可能性三,堅決不進口美豆,缺口由雜粕和國儲大豆彌補,這個是可能性最大的,因為前段時間官方的說法是,雜粕對豆粕的替代可以達到1500萬噸,折合大豆大約2000萬噸。還有就是國儲大豆,只是有一點雜粕和國儲大豆的性價比目前還不夠,換句話說,豆粕和大豆需要漲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被大量替代。
綜合來看,個人觀點,若不加征美豆進口關稅的話供應顯然是夠的,市場會根據真正的供需基本面調整對應大豆和豆粕價格,但目前是中美貿易戰進行時,這個因素維持時間的長短會極大影響市場對豆粕和大豆價格的判斷,進而影響盤面走勢。作為參與者,有兩種思路可以選擇,左右逢源或者不動如山,前者需要高強度的交易技巧和經驗,后者需要良好的心態和足夠的資金。總之,筆者認為今年豆粕行情雖大,適合多看少動多學習,老老實實降低杠桿,保本要緊。
相關標簽:豆粕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