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0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天,某媒體發文說豆粕暴漲600元每噸,一時引起大家高度關注。很多朋友私信問我豆粕下一步行情會怎么樣,會不會暴漲?本來正在加拿大旅行,每天時間匆匆,但好多朋友又很期待,所以,倉促寫下這篇文章一并回答。不過,市場變幻莫測,本文觀點僅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想要了解豆粕的大行情,首先要搞清楚大豆(豆粕)的供需基本面和炒作的題材,才能搞清楚中間的脈絡。這是“道”,“道”是最主要的邏輯。我很少盯盤,如果縷不清楚這個“道”,盯盤反而會深受其害。
一、中國大豆需求的基本面
中國的基本保護農田只有18億畝(紅線數),據說新的“永久保護”農田是15億畝。平均到中國每個人身上,只有1畝多一點。這點土地,要先保證人吃的糧食安全:小麥、大米,其次是玉米,大豆至少要排到第四位。大豆的主產區幾乎也就是黑龍江了,而且主要是食用大豆。所以,就這點土地,優先考慮國家糧食安全因素,大豆要想自給自足,目前已經是絕對不可能了。
現在,中國70%左右的大豆需要進口,缺口今年大約是9700萬噸。全球大豆生產國產量占比是:巴西(33.5%)、美國(32.6%)、阿根廷(15.9%)、中國(4%)、印度(3%)。其中,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大概出口到中國的大豆約3000多萬噸。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大豆進口國。
二、本來大豆是充足的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1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供應預估3.59億噸,將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消費量繼續增長,將達創紀錄的3.54億噸;全球庫存預估在0.98億噸,較上一年度增加2.33%。
按照這個說法,2018年全球大豆是供應充足,大豆不應該漲價。但事實是,從今年的6月份開始到現在的9月下旬,豆粕漲了大約600元/噸。
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中貿易戰。這個貿易戰不是中國挑起的,是美國看到中國發展迅速,有些急眼了,想達到兩個目的:
1.薅中國的羊毛;
2.遏制中國的發展速度。
也就是說:要么讓美國血洗(打劫)我們一次(而且以后可能隨時洗),要么拼一把,逼美國最后坐到談判桌上。特朗普手里的牌是美國掌握高科技,比如芯片。它們用這個東西來打擊中興和華為。中國呢,用大豆和玉米來回擊,尤其是大豆,產區也是特朗普的票倉所在州。中國希望用這種方式,讓特不靠譜(特朗普)知難而退。所以,在大豆這個問題上,中國幾乎是不可能讓步的。因為,這應該是一張對我們很有利的牌。
所以,中國作為報復手段,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近幾個月,中國沒從美國進口一粒大豆。中國不進口美豆了,但需求量依然很大,所以,就得滿世界去找豆子。這是后話。全世界的豆子就那么多,現在不進口美豆了,豆子的供應量對全球是夠的,但對中國來說,就不夠了。需大于供了,這給漲價埋下了伏筆。
那么,特朗普怎么辦呢?補貼!拿了幾十億美元先安撫豆農,讓他們暫時不鬧事。也就是特朗普用補貼把豆農的怨氣暫時壓下去了,讓我們的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所以,必需繼續打。美國補貼不起了,豆農急眼了,特朗普才會知道痛。所以,中國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政策短期內不會變,除非雙方妥協。
三、中國在滿世界找豆子
我就不要你(美國)的豆子!但是我又需要豆子,怎么辦呢?找印度。但印度本身就很少,還不夠塞牙縫的。我們再找俄羅斯,但俄羅斯也很少,都是杯水車薪。找烏拉圭也是這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農業部還組織大型飼料企業研究怎么少用豆子,比如“低蛋白日糧”。但即使這樣,一時之間還是解決不了,因為這些年我們已經習慣了玉米大豆的日糧配方,對大豆的需求已經變成了剛需。
最近中國出了個大招:和俄羅斯談判。俄羅斯雖然豆子不多,但土地很多,而且很多都撂荒了。比如,過去沙俄從中國侵占的遠東地區,土地肥沃,但人煙稀少。本來,俄羅斯就是閑著,也不想給中國人種。因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人少,怕被我們占了不走。但現在俄羅斯被美國制裁,經濟壓力很大,幾乎喘不過氣來。兩國元首最后一聊,談好了:俄羅斯拿出遠東地區一億畝土地給中國種大豆。一億畝可以產出多少大豆?大約3000萬噸。正好夠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美國你還別不服氣,等這一億畝全種上大豆了,你就是妥協我們也不要了。所以,如果不出現意外,未來中國對大豆會有一定的定價權。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國默契聯手玩中國的機會就少了。
四、豆粕為什么會大漲?
大家別忘了,6月份是豆粕的最低點,而6月份之前是有一波暴漲的。為啥會暴漲?因為擔心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找不到那么多豆子,肯定會暴漲,所以,就拼命的進貨壓庫存。
但后來,中美之間開始談判,貿易戰一度緩和。這一緩和不要緊,庫存豆子太多,消費又跟不上,所以,又一路大跌。6月份的價格,就是這么跌出來的。
現在,中美貿易戰又進入白熱化,前一段時間(大豆)現貨消耗掉了,又到了該四處找豆子的時候了。雖然世界上不缺豆子,但成本比較高,為什么?阿根廷把自己的豆子都賣給中國了,然后自己再從美國進口豆子。阿根廷就是個二道販子。當然,二道販子中間也要賺錢,所以,比我們直接從美國進口豆子要貴一點。簡單的說,過去我們直接從美國那里拿豆子,現在,我們從阿根廷這個二道販子手里拿豆子。
總結一下,
我認為三個原因導致豆子(豆粕)上漲:
1、6月份之前的低價庫存消耗了,前期經銷商虧的錢也賺回來了;
2、從阿根廷這個二道販子手里買豆子,成本增加了;
3、進入需求旺季了。
五、下一步豆粕會是如何?
1、不確定因素
從全球供應來看,豆子是夠的。如果中美妥協,中國直接從美國進口豆子,則豆粕價格會下來。如果貿易戰繼續打,就很難下來。
2、恐慌性吃貨
最近飼料廠又不淡定了。豆粕這個東西,越漲大家越買,越降越等等看。現在看來,飼料廠有點心慌,大家都開始吃貨,可能豆粕還會上漲。不過,這幾天,恐怕已經是階段性高點。我覺得大家可以悠著點了,看看情況再說。
3、重溫9-11的文章
我在9月11日那天曾經撰文寫過豆粕行情,現在依然堅持這個觀點。現在把部分內容發在這里供大家參考。以下是9月11日的文章節選:
價格方面,四大預測機構,有兩家預測單產均為53蒲式耳/英畝以上,達到歷史極值。再加上結轉庫存,美豆的銷售壓力相當大,如果明天USDA(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估產報告能印證這一點,美國大豆價格下跌必將成為事實。如果估產不足以創造歷史,價格上漲的概率可以預見。這一點,明天基本上就可以揭曉了。按中國加增的關稅來計算,豆粕的現貨價格預計會在3300-3700之間的某個點上。
真正要解決的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如何合理安排庫存問題。大型飼料企業還可以通過與大型油廠聯手鎖定未來的豆粕頭寸,而小型飼料企業的命運將不得而知。到年底,各個飼料企業的豆粕成本會有很大的差異,相差幾百元一噸也是正常現象。“六把茶壺五個蓋子”考驗財商的時候到了。
我不想看到的是,明年,可能很多飼料企業的名字就見不到了,因為沒錢可賺,甚至虧損,競爭力大大下降。這些中小企業,沒那么大的實力靠下去,我們看看越南就到了,今年關閉了多少工廠。的確是殘酷了一點,不過沒辦法,這就是叢林法則,優勝劣汰。飼料行業,還是靠實力來競爭的。別說“新希望”不行,也別說“雙胞胎”有啥問題,事實上,這兩家企業今年都有了很大的增長。我們不能說和采購沒關系。另外,因為采購的原因,很多飼料企業面臨巨大的壓力,喪失了價格競爭力,相關的很多經銷商也會淪為看客。
相關標簽:豆粕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