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18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進入7月,國內玉米價格不負眾望開始上漲,玉米市場購銷活力略有恢復。但近期的玉米走勢一改前期猶如過山車一般急上急下,頻繁震蕩的走勢,反而猶如一個疲倦的登山者,上一級臺階緩緩后再上一級。以英軒為例,玉米收購價格變動時間分別7月的3日、6日、9日、13日,以10元/噸的節奏漲至1910元/噸。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玉米價格走勢一路漲漲停停?運費上漲,貿易商心態轉變給玉米市場提供支撐,但主要支撐還是市場需求。
截至2018年7月13日,臨儲玉米拍賣已經累計成交約5366萬噸。盡管對市場供應發揮了充分的保障作用,但據貿易商反映,從臨儲玉米存放地的東北發往華北及華中地區的車輛越來越難找,再加上港口海運費的上漲(主要是集裝箱),運輸成本的趨增,以及到貨量的不均衡、不穩定,使得玉米價格的下方支撐得到夯實,特別是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比較集中,用糧需求較大,提價保證原料加工需要的意愿也比較強烈,在經歷了7月上旬以來的小幅持續上調之后,市場人士仍看好7月份后期加工企業的玉米掛牌價仍將會有20-30元/噸(也有認為是40元/噸)的上漲空間,但這一上漲態勢表現過程中可能會根據到貨量的多少,會出現震蕩起伏不定的情況。運費的上漲以及貿易商的謹慎使得玉米價格行情有了上漲的支撐,但該支撐成立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市場有需求。山東的工廠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采購,都有一定的庫存,有的企業甚至接近滿倉,那么為什么收購價格不斷上漲呢?或許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備貨策略。而東北地區因為臨儲玉米供應相對方便、充足,價格保持穩定的可能性大;南方銷區的到貨量可能維持偏低水平,受制于物流運輸的偏緊,集港量下降,對港口庫存也有影響,但由于外貿玉米到貨加之進口的谷物集中到港,南方港口的庫存仍可以滿足一段時間的需求。
在這一市場基本面情況下,玉米價格表現出有穩有漲態勢。其中,東北產區保持穩定,目前黑龍江的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大多在1500-1600元/噸,吉林的在1550-1650元/噸,遼寧的在1600-1700元/噸,除了部分企業停產檢修之外,大多深加工企業參與臨儲玉米拍賣作為糧源供應的主渠道,市場收購量不大,后期物流成本的上漲仍是玉米價格行情的主要支撐點。
港口方面,7月13日,鲅魚圈港自然干糧主流收購價1730-1740元/噸,陳糧主流收購價1690元/噸,與昨日持平,早間到港量約1.1萬噸,比昨日減少約1000噸;錦州港二等新糧玉米主流收購價1720元/噸,陳糧價格1700元/噸,預計一天上量約1萬噸。南方廣州港口二等東北玉米散船報價1830-1850元/噸,保持堅挺。11日上午從福建到浙江一帶沿海登陸的超強臺風——瑪利亞使得南方大部分港口靠船將出現延誤,部分地區的市場購銷活動也會受到影響,需要關注持續時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前西南地區部分新玉米已經收獲上市了,對區域市場行情會有一定影響,也會刺激一部分用糧企業的觀望心理。
綜上所述,運費的上漲以及貿易商的謹慎心態雖能支撐玉米價格,但更多的屬于價格支撐中的旁末,真正的主要支撐還是用糧企業想要保庫存而帶來的需求。但隨著環保檢查愈發常態化以及深加工企業、飼料企業下游需求不好,開機率越來越低,后期的玉米市場需求難以得到保證且極易滿足。一旦失去市場需求的支撐,買方市場之下,貿易商的心態、運輸費用的變動等都成了空中樓閣,無力影響市場。目前山東用糧企業的玉米收購報價大多卡著貿易商的到貨成本,貿易商應把控好自身糧質,核對工廠收購標準,再多方打聽“沖鋒車”情況,掌握工廠實際驗貨標準,能走貨的就走吧,落袋為安。畢竟短期內拍賣不會停,競爭也沒有前期激烈,自如的進退遠遠要好于賭行情。
相關標簽:山東玉米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