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0月中旬開始,國內玉米、豆粕兩種大宗原料出現截然不同的行情走勢:玉米價格持續走高觸及年內高點,豆粕價格則在攀升至近年來高點后開始大幅跳水。在進入12月后,國內玉米市場出現急轉彎,產區企業由初期的試探性下調收購價轉為集中降價,本周最高累計下調超50元/噸,其他內陸港口市場也出現滯漲行情。豆粕市場則繼續維持走跌趨勢,因市場遭受“內憂外患”重創致使跌幅明顯加深,沿海港口豆粕主流報價跌至3100元/噸附近。
引發兩者走跌的因素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對于未來行情走勢的判斷我們則認為:短期內玉米豆粕都將保持震蕩回調,但中長期則根據自身情況或有反彈出現。具體分析及觀點如下:
新糧供應增加玉米價格觸頂回調
今年東北部分產區新玉米上市節奏因惡劣天氣影響而出現推遲情況,導致本應在國慶節后開啟的價格走跌行情并未如期出現。截止11月30日,國家糧食局統計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2495萬噸,同比減少611萬噸。在進入12月之后,東北基層新糧供應量開始增多,東北產區深加工企業由前期的試探性下調轉為集中降價,本周最高累計下跌超過50元/噸。
目前基層新糧供應逐漸增加,農戶惜售挺價心態略有松動,但整體行情依舊抗跌,貿易商囤貨看漲后市,限制玉米價格下跌幅度。另一大產區華北玉米價格跌勢比東北緩慢,基本走勢都是根據當地企業自身庫存而出現的漲跌調整,本地糧源上市量增加,深加工企業廠門到貨量增加,玉米價格有所回落。港口及銷區玉米市場基本維持穩定,部分地區跟隨產區出現小幅偏弱走勢。
美豆或重返國門豆粕價格持續探底
10月初開始,國內豆粕市場便呈現持續走跌態勢,短短兩個月時間均價累計下跌550元/噸,最高跌幅超過600元/噸,沿海港口地區豆粕主流報價也由3600元/噸高位跌至目前的3100元/噸附近。引發行情暴跌的關鍵因素主要集中在中美貿易關系上,特別是在11月初中美一通電話后確定在月底的重要會晤上進行談話,導致市場對雙方的緊張關系緩和抱有很大希望,并認為美豆重返國門的幾率較大,進而導致豆粕價格迅速暴跌。
而在月底的重要會晤進展也如預期順利,并達成協議三個月內雙方不會加征新一輪關稅。盡管現階段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的25%關稅仍未取消,不過美國方面仍對后市抱有希望,導致美豆盤面大幅調漲,國內豆粕市場則因此出現回調現象。
此外,我國還答應若雙方談判順利將加大美國農產品進口量。受此影響,我國玉米市場或將面臨進口糧食的沖擊,這也是導致近期國內玉米價格回調的潛在因素。
非洲豬瘟疫情擴散利空飼料需求
8月開始,我國養殖業遭受非洲豬瘟疫情的重創。截至12月7日,全國已發生疫情省份及直轄市21個,共發生86起。本周新發非洲豬瘟疫情7起,分別是黑龍江、四川、山西各1起,陜西、北京2起,其中陜西為首發省份。農業農村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截至11月22日,累計撲殺生豬60萬頭。
可見,目前疫情仍在擴散,這對于飼料需求終端來講存在明顯利空影響。我們從豆粕期現價格走勢來看,在中美貿易關系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本不該出現價格持續大幅走跌。而兩個月的暴跌走勢中,一大部分因素是由于非洲豬瘟疫情的頻發。玉米價格目前的關注點集中在新浪供應方面,但據行情寶了解,部分飼料企業飼料銷售出現大幅下滑,已經出現先下調玉米收購價現象,而且未來玉米飼用需求量堪憂。
未來玉米豆粕價格走勢如何?
玉米:隨著新糧集中上市高峰期的臨近,市場供應也將逐漸呈現寬松態勢。本月中旬,臨儲拍賣糧源出庫最后期限將至,也就意味著市場流通的糧源將持續增多。中短期來看,國內玉米價格將繼續維持偏弱走勢。不過目前價格仍較為抗跌,此外春節前企業備貨階段將引發采購高潮,屆時或出現價格反彈行情。
豆粕:目前市場仍在消化利空因素的影響,預計短期內將繼續保持穩中偏弱調整。但長遠來看,中美貿易關系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即便關系緩和短期內美豆也很難集中供應,明年一季度的供應仍存在緊張問題,預計未來豆粕仍會出現漲勢。
最后,我們需關注的仍是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對行業的影響,而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多重影響下,國內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市場很難出現持續的過漲過跌走勢,建議大家不宜過分看漲看跌后市。
相關標簽:玉米價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