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上海、江蘇、河南、河北等地。
【癥狀】葉、苞、花上發生。初在葉表現生白色粉狀斑點,白粉逐漸蔓延到整個葉片。嚴重時可使葉片枯焦。莖、共出現同樣癥狀。
【病原】病原為真菌,白粉菌(Erysiphesp.),上海僅見粉孢霉(Oidiumsp.)。
【發病規律】國外報道各種秋海棠及雜交種都可感病,受害程度有差別,上海僅在溫室中的蛤蟆海棠上見過此病。病菌還危害菊科花卉。溫室內濕度過高,容易發病;病菌不耐高溫,夏季病害受到抑制。
【傳染途徑】病菌主要以閉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放射出子囊孢子進行傳播,進而產生無性孢子擴大蔓延。引致該病流行。發病溫限16-24℃。
【防治方法】
1、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通風條件。摘除病葉。
2、發病初期及時噴灑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40%多o硫懸浮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噴施20%粉銹寧4000倍液。還可以在發現植株染病首先清除病葉,然后用75%百菌清(chlorothalonil)和5%粉銹寧(triadimefon)可濕性粉劑分別對水稀釋500倍液,輪換或混合噴施,連續一個月,5~6次。上述藥物對白粉病有良好的療效,但必須考慮噴藥間隔時間,以每5d施藥一次最佳。對于感病嚴重的植株在其葉片背面也要噴灑藥物。在白粉病得到控制后,仍要用上述藥物或50%多菌靈(cabendazim)500倍液每隔15d噴施一次。對幼葉、嫩芽和花部不宜施藥過多,防止燒傷植株和幼嫩器官。
3、加強管理引進新材料時,無論是從外地還是在附近市場上購買的植株、種苗都要進行嚴格檢查,盡量杜絕病株的引入;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時應選取健康無病植株。搞好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及時清除植株上的病枝老葉和掉落的殘花敗葉,消除滋生病害的隱患。棚內通風,如遇連續陰雨,應多開門窗。適當增施有機肥、復合肥和鉀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