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播種繁殖
四季可播種,但以早春及秋季為宜,專業的栽培一般采用溫室栽培,因為在溫室中播種,易于控制溫度及濕度,幼苗生長良好。播種前先將培養土準備好,裝入播種容器中,灑水使之濕潤,并用手輕輕壓平,然后用手指或鉛筆等細長物,橫向每隔1-2厘米壓出一條播種帶,為避免種子落入土壤空隙中,切忌劃出播種溝,為確保播種的均勻度,種子應拌與干凈的細砂后進行播種。但因種子極為細小,需注意不要被手指揉破,或被風或播種者之呼氣吹走。播種后不要覆土,發芽溫度控制在25.5-26.5℃之間,相對濕度為90-100%,需光經6-7天后種子陸續發芽,濕度也稍微降低到90%,仍予照光。此時成功的關鍵是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以防止幼苗外在的根系干涸致死。介質濕度可適當降低,以便根系能向介質內部生長,介質宜選用疏松、含遲效肥、通透性好的輕質材料。介質的鹽堿度不可過高,以免期產生水漬失綠現象。因種子相當小,播種后澆水應特別小心,一般采用彌霧法補水,以免沖走種.子或沖倒幼苗。種子發芽后只需散射光即可,子葉貼土,可多放2周。
苗期注意濕度,以免因濕度過大引起莖、根腐爛,甚至引起倒苗。第一枚真葉出來有手指甲那么大時即可開始間斷控水,促進長根。前期主根明顯增多。根系生長前期較上部分要慢,在子葉圓形貼地時可用50ppm硝酸鉀溶液+50PPm的過磷酸鈣溶液噴灑。5-7天一次肥,以促進根系生長。另外播種后可用硝酸鉀溶液50PPm噴灑1-2次起浸潤作用(Priming),利用鉀的作用促進種子發芽。一般發芽需10-15天,真葉長出需20-25天,一個月后莖開始增粗拔節,并有葉脈出現,進入快速生長期(以昆明11-2月份資料為準)。溫暖季節可適當縮短一點。總的來說四季海棠的苗齡一般需1.5-2個月,冬季寒冷季節需3個月。
真葉2-3枚時可假植到104孔的穴盤。真葉4-5枚時假植到78孔的穴盤或7厘米的盆中。介質可用泥炭土或腐葉土1份,園土1份,沙1份配成,并加入適量的廄肥、過磷酸鈣及復合肥。假植后放于遮蔭處,保持較大的濕度,特別是空氣濕度,介質要保持濕潤,但不要放于強光下照射(中午需遮蔭)。假植成活后的土壤介質要保持間干間濕,濕度不宜過大,以免葉片腐爛,不發須根,不耐鹽堿,鹽分過大時葉片失綠而萎蔫。應將根部鹽分洗掉或用醋酸水澆灌,澆后要用清水沖葉片以免危害。后期苗的生長較快,但養分不宜供應過多,以免產生肥害,使苗枯死(癥狀是葉片顏色加深,變軟,腐爛,甚至葉面上有白色粉末而死亡)。因此施肥應本著"薄肥勤施"的原則施用。同時,不同肥料對四季海棠產生不同的作用。如植株高且向外延展,但開花少時,說明銨態氮肥過量,而植株過于矮小,葉片焦枯又說明缺鈣鎂肥。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肥料。夏季高溫期或中午11-15時宜進行適當遮蔭。在苗開始出現花蕾時上盆。
四季秋海棠須根發達,生長旺盛,生長期要注意肥水管理,每周追稀薄肥水1次,以復合肥150-200ppm為宜。澆水要充足,保持盆土濕潤,但不可過濕,且需加強通風,冬季應適當減少澆水量。在栽培過程中對個別徒長枝要進行摘心,促使側枝開花繁密,保持良好的株形。在花后剪去花枝,促生新技,這時要控制澆水,待新株發出后,繼續正常管理,又可開花,一般植株栽培2年后生長漸弱,株形不整,即行棄去。在生產上,通常做一年生栽培。但在園藝栽培上則可做多年生栽培。
四季秋海棠在夏季不耐陽光直射和雨淋,應遮蔭和防雨。冬天喜歡充足的陽光,光照不足,則生長柔弱,植株細長,葉色和花色變淡,光線過強,葉片萎縮,出現焦斑,而肥料不足時,植株矮小,葉片發紅。另外,冬季設施條件下栽培,植株易出現單邊生長,即植株不均引起,需經常性轉動花盆,使采光均勻,保持良好的株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