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湘雜棉11號
該品種由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省常德市橋南玉霞大道15號,郵編:415101)、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培育。
特征特性:為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品種,長江流域棉區春播生育期126天。植株塔型,株高113.1cm,莖稈粗壯、茸毛較多,葉片中等大小、深綠色,果枝始節位6.6節,單株結鈴23.8個,鈴卵圓形,單鈴重6.2g,衣分40.7%,子指11.3g,霜前花率89.3%。耐枯萎和黃萎病,高抗紅鈴蟲,中抗棉鈴蟲。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的產量分別為:230kg/667平方米、93kg/667平方米、83kg/667平方米。適宜江蘇、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南部長江流域棉區春播種植。
栽培要點:①播種。4月上、中旬播種,采用營養缽育苗。②移栽。一般在棉苗有3~4片真葉、紅莖不過半時移栽,5月20日前移栽完畢:中等肥力地每667平方米栽1500株,丘崗地、沙地每667平方米栽1600~1800株。③施肥。施足底肥,增施鉀肥,重施花鈴肥,后期適時噴施葉面肥。根據棉花長勢進行化學調控,掌握前輕、中適、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④害蟲防治。重點防治蚜蟲、紅蜘蛛、盲蝽蟓和斜紋夜蛾等非鱗翅目害蟲,棉鈴蟲重發生年份注意防治四代、五代棉鈴蟲。
新陸棉1號
該品種由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烏魯木齊市南昌路3日號,郵編:830011)、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聯合培育。
特征特性:為轉基因抗蟲常規品種,西北內陸棉區春播全生育期143天。植株塔型、松散,株高65cm,莖稈較硬有彈性,有絨毛,Ⅱ式果枝,葉片中等大小、深綠色,缺刻較深,莖稈和葉柄有腺體,果枝始節位4.9節,單株結鈴7.9個,鈴卵圓形,鈴嘴尖,單鈴重5.8g,衣分40.7%,子指10.9g,霜前花率88.9%。耐枯萎和黃萎病,抗棉鈴蟲。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19kg/667平方米、129kg/667平方米和117kg/667平方米。適宜西北內陸早、中熟棉區種植。
栽培要點:4月中旬播種,每667平方米理淪密度1萬~1.2萬株。根據產量和土地條件確定施肥量。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追肥期較常規棉略早,每次追肥須配鉀肥,追肥量與常規棉相同。重施蕾肥,花鈴初期重追花鈴肥,花鈴盛期重施蓋頂肥,酌情施葉面肥,采用棉花專用肥要保證鉀肥用量。雨水正常年份,進行3~4次化學調控,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盛蕾期2g、初花期5g、打頂后5天日~10g。及時中耕、除草、澆灌,保證棉田土質疏松,不旱不澇。
魯棉研29號
該品種由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山東省濟南市工業北路202號,郵編:250100)、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聯合培育。
特征特性:為轉基因抗蟲常規品種,黃河流域棉區春播生育期125天。株型松散,株高96cm,莖稈茸毛較多,葉片中等偏大、深綠色,果枝始節位7.3節,單株結鈴17.7個,鈴卵圓形,單鈴重5.4g,衣分39.4%,子指10.58,霜前花率92.9%。出苗較好,前期長勢一般,中后期長勢強,整齊度較好,后期葉功能較好,成鈴吐絮集中,吐絮暢?箍菸,耐黃萎病,抗棉鈴蟲。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31kg/667平方米、93kg/667平方米和90kg/667平方米。適宜河北中南部,山東、河南東部、北部和中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黃河流域棉區春播種植。
栽培要點:4月20日前后播種,每667平方米播種密度為3000株。選中、高肥水地塊種植,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遇伏旱應及時澆水防止早衰。一般情況下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進行1次化學調控。重點防治棉蚜、棉葉螨、煙粉虱和盲蝽蟓等非鱗翅目害蟲,二代棉鈴蟲不需施藥防治,三代、四代各防治1~2次。
以上審定品種均為轉基因品種,應嚴格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