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十幾年來,隨著轉基因抗蟲棉的普及推廣,棉鈴蟲已經不足以讓棉農“談蟲色變”了。然而,枯萎病、黃萎病卻一直是讓棉農頭疼的“緊箍咒”,蚜蟲、紅蜘蛛年年都會“興風作浪”,棉蝽象、煙粉虱在近幾年的發生也越來越猖獗,再加上個別年份突然爆發的棉鈴蟲,棉花的用藥防治仍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同時,在病蟲害防治上也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嚴重問題,直接導致部分棉農的用藥成本高、防治效果差。
問題一:防治不及時。當前大部分棉農的科技素質偏低是不爭的事實,而當前農村的農技推廣體系基本上是“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早些年每村還有的一兩名技術員,現在卻是基本上沒有人理會“科技事”了。同時,一些科技報刊、書籍上的專家介紹病蟲害防治技術過于“學術化”,由此,造成很多棉農不能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而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更多的是到了病蟲害“不治不行”的時候才開始“不惜血本”大量用藥。這樣,不僅防治效果差,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農藥支出。
分析與思考:首先,建議廣大棉農朋友有針對性地選擇一個抗性強的品種,并且選購種子一定要多聽聽你老鄉的實際種植情況怎么樣,不要輕信“賣種子說得好”和盲目地“跟著廣告走”。在用藥防治上,貴在一個“早”、重在一個“細”(早防治、細噴藥)。例如,棉花“窟窿葉”、“掃帚棉”不是棉蝽象直接受害所致,而是幼嫩葉片、嫩尖在早期受害后隨著葉片生長伸展和棉株生長才形成的,防治的關鍵應在棉株嫩葉上或嫩尖上發現有“小黑點”時開始噴藥(多用藥液、仔細噴霧),一般一個月噴藥2-3次即可。
問題二:農藥憂患多。當前農藥市場有一個怪現象,化工原料越來越貴,但市場上農藥的售價卻越來越“便宜”,棉農的用藥量也越來越大。
分析與思考:據筆者調查了解,很大一部分棉農購買農藥總喜歡“便宜的”,于是,基層經銷商賣的越來越便宜,棉農的使用量也越來越大。仔細一算,棉農的用藥成本非減卻增,防治效果也不盡人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