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湖北省監利縣的一位農民以往棉田面積較小,也就四五畝,管理上精細,施肥上也精細,底肥除了復合肥以外,年年至少要施5車農家肥,過去所用的復合肥大多是含3個15%的氮、磷、鉀復合肥,一畝施20~25公斤作底肥。由于底肥施得足而全,加上鋤地、整枝、田間管理精細,到了棉花蕾期和花鈴期還要追施碳銨或尿素1~2次,所以,他家的棉花籽棉產量一般都在300公斤左右。
從去年開始,這位農民擴大了棉花種植面積,承包了村里的60畝棉田。由于棉田的面積擴大了,不同地塊的土壤肥力基礎又不一樣,棉田管理上的針對性和精細度也就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施肥上的變化,首先是沒有那么多的有機肥了,為此,他加大了化肥用量。近2年來,市場上大量出售高氮型復合肥。于是他在大面積棉田施肥上有了如下變化,一不施有機肥,二多施化學氮肥。氮肥用量比過去增加了1倍多。但是,去年他的棉田的籽棉畝產量只有230公斤左右。今年,他的棉田里還出現了新情況,花鈴期棉株新生成葉片的葉柄上面出現了淺色環帶,這是一種很有規則的環帶。這位農民不明白,為什么大面積棉花的植株上出現環帶現象,而以往小面積棉田棉花植株上卻沒有葉柄環帶出現,棉花產量也較高一些呢?
專家點評:棉花植株在花鈴期葉片上出現淺色環帶的現象,這是典型的缺硼癥狀。硼是一種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棉花屬于喜硼作物,對硼比較敏感。棉花缺硼時,莖尖枯萎,老葉變厚、變脆,根粗短褐色,尤其花器官發育不正常,新生葉葉柄出現環帶,嚴重時到收獲期棉花“蕾而不花”。在這個案例中,可以分辨出小面積棉花不缺硼,而大面積棉花表現缺硼,主要原因是不平衡施肥所造成的。這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大面積棉花管理只施化肥不施有機肥,而有機肥正是含養分全面的肥料,可以補充微量元素。第二,偏施氮肥,高氮與鉀硼等其他元素之間的不平衡。這兩個不平衡施肥造成棉花缺素狀況,也影響到棉花的產量和品質。
解決的辦法,第一要補硼,硼是微量元素肥料,施肥方法不同于大量元素,可以采用葉面噴施,也可以將精量固態硼與有機肥混勻土施。第二,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要平衡施肥,既要有機與無機平衡,又要大量與微量平衡,在大量元素施肥方面,首先是氮與磷、鉀平衡,過量施氮會導致氮―鉀、氮―硼不平衡。
案例提示:高產棉田施肥的根本原則,一要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平衡,二要有機―無機平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