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由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抗病蟲專業委員會和中農國優(北京)科技推廣中心聯合主辦的“棉花新品種禾源1號(中農大GK164)現場觀摩會”,在河北省邱縣舉行。邱縣是河北省植棉大縣之一,棉花是當地農業主導產業,該縣48萬畝耕地種有44萬畝棉花。
眼下,邱縣一望無際的棉田開始進入棉花吐絮期,新馬鎮西棗園村棉農張生云的7畝棉田依然青枝綠葉,近看棉株上滿是成串的棉桃,與周邊因感染了黃萎病而成片枯黃的棉田形成鮮明的對比。據專家測產,張生云的棉田平均畝產籽棉有望超過350公斤。
張生云十分注意科學種田,敢于嘗試新品種。今年初,農業部門在當地進行棉花新品種示范和對比試驗時,他就搶先試種植了7畝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禾源1號(中農大GK164)。張生云高興地告訴前來參加現場觀摩會的代表,經試種,這個品種不僅抗枯萎病,還耐黃萎病,不早衰,所以能夠高產。
禾源1號(中農大GK164)是由中國農業大學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所合作,經過8年潛心研究培育的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該品種的培育主持人――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齊俊生副教授介紹,該品種屬優質中長絨棉(纖維長度33mm),可紡高支紗,籽棉售價較一般品種每斤高出0.1~0.2元;最顯著的特點是高產優質、抗病蟲、耐瘠薄能力強,對棉花黃萎病耐性比較好,尤其在瘠薄的土地上,產量優勢表現更為明顯。2006年在河北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霜前皮棉比對照增產16%;2005~2006年在河北、山東、江蘇等地示范,霜前皮棉平均畝產115.37公斤,最高畝產達145.6公斤。該品種于今年3月通過河北省審定,并已申請國家新品種保護,且已授權北京中農禾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營和推廣。
在棉鈴蟲已得到控制的今天,有棉花“癌癥”之稱的黃萎病成了影響我國棉花產量和品質的主要障礙。棉花抗病育種專家馬存研究員說,目前,像禾源1號(中農大GK164)這樣高耐黃萎病而綜合性狀優良的棉花品種并不多得,因此在生產中,深受棉農的歡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