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日,山東省農科院棉花中心選育的紅花標記抗蟲雜交棉新品種魯05H9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紅花標記就像為轉基因抗蟲雜交棉戴上了防偽標簽。該品種開創了我國棉花紅花性狀標記育種的先河,在世界范圍也尚屬首例。
據品種育成人王留明研究員介紹,魯05H9紅花標記抗蟲棉是歷經12年,通過遠緣雜交,將野生比克氏棉的HB紅花性狀轉移到栽培抗蟲雜交棉上培育而成的。該新品種開粉紅色花,花瓣底部有紫紅色大基斑,盛花期時棉田一片粉紅,沒有其他雜色花。而目前我國種植的其他棉花品種都是開乳白色或淺黃色花,只有在授粉后才變為紅色,且無基斑或基斑不明顯,因此無論是從單株還是棉田來看,都會出現紅白花混雜現象。紅花標記的現象特征讓戴這種標記的轉基因雜交棉與普通棉花很容易區分,把雜交棉真偽的鑒別權交給了農民,更利于規范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利益。
同大多數作物一樣,棉花也存在著明顯的雜種優勢。然而,棉花市場發展到今天,雜交棉品種多、亂、雜問題日益突出,雜交棉種的純度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棉株具有無限生長的習性,群體狀態下不同品種間較難區別,市場上掉包冒充雜交棉,以及雜交棉的F1代中摻混F2代種子的造假行為時有發生,這不僅直接損害了廣大棉農的利益,也使雜交棉的種性不能在大面積生產中充分表現,從而降低了其應有的生產水平,影響了雜交棉產業的健康發展。魯05H9利用紅花作為標記性狀,研究選配出的母本和父本都攜帶Bt殺蟲基因的高優勢品種間雜交種,為雜交F1代種子純度的檢測與控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術途徑,成為黃河流域棉區雜交棉育種的一個重要突破。
據了解,在國家棉花新品種區域試驗中,魯05H9表現出比同類品種的明顯增產優勢。黃河流域雜交棉區兩年區試,平均每畝產籽棉、皮棉分別為247.8公斤和102.0公斤,分別比對照魯棉研15號增產9.5%和9.6%,居同組參試品種第1位。各地生產示范均表明,該品種出苗好,苗勢強,耐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豐產與穩產性好,纖維品質較優,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