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棉花栽培
(一)育苗移栽
1、育苗技術:①建床:雙拱雙膜。②營養土配制:有機肥與土2∶8;干濕度適宜,制缽要做到口平,排得緊,無爛缽。③苗床管理: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出苗前,保溫保濕,促苗快出;第二階段,第一片真葉期,小通風,保溫降濕,促真葉早現,床溫20-25℃;第三階段,拔苗期間,中期第一片真葉出現--第二片真葉展開,保溫防病,拉長練苗時間,不使床溫忽高忽低;第四階段,第三片真葉出現到移栽。練強壯苗,做好移栽前準備。移栽前的壯苗標準是真葉三四片,紅莖剛過半,根白葉無病,苗相矮而健。
2、確定移栽期:當5厘米地溫低于15℃時發根十分緩慢,地溫達17℃時,栽后3-4天發新根,地溫達19℃以上時,只要1-2天可發新根。但是一定要搶晴天栽,雨后地濕不搶栽,寒流前后不移栽。
3、移栽方法:堅持十道工序:劃行或放線,挖坑,起苗放缽。穩缽覆一半土,施安家肥,澆團結水,第二次覆土并扶正棉苗,鋤地增溫,撒餌料防地老虎。
(二)苗期的栽培管理
苗期:出苗一現蕾
苗期管理的重點是全苗、早苗、齊苗、壯苗,促進地上部和地下部正常生長發育,打好增蕾保桃的基礎。
管理措施:查苗補缺;早中耕,深中耕,做到三個必鋤,即雨后必鋤、板結必鋤、有草必鋤;追好苗肥;防治苗期病蟲害。防治方法:播種時每畝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成藥覆蓋種子。棉苗出土后每7-10天噴0.5-0.8的波爾多液,防根部病害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灌根。棉苗出土后可根據需要噴灑菌毒清500倍,或用800-1000倍液灌根。
蟲害有:地老虎、蚜蟲、紅蜘蛛等。
(三)苗期的栽培管理
蕾期:棉花從第一個蕾到開花,它標志著棉花開始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并進時期。
1、蕾期的壯苗標準:株高一尺半,葉厚色發暗,紫桿到見花,凹頂是穩健(倒四葉低于生長點)。
2、栽培要點:解決兩個營養消耗中心矛盾,實現穩長增蕾。
3、措施:深中耕,引根下扎,促苗壯,穩施蕾肥,要看苗適量,及時整枝,脫褲腿,旺長棉田可打去下部幾片老葉;搞好二代棉鈴蟲的防治,個別旺長棉田可噴助壯素或深鋤控制。
(四)花鈴期的栽培管理
花鈴期:從開花一棉鈴吐絮,60天左右。該期是棉花一生中最旺盛的時期,一方面長枝、長葉搭好豐產架子,一方面要不斷現蕾、開花、結鈴,是內部矛盾最激化時期,因此是全年棉花管理的關鍵時期。
1、生長特點:該期是棉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盛時期,更是形成產量的重要時期,是全年棉花管理的關鍵,這時外界的條件是溫度高、雨水多,雖有利于棉花快發,但管理不好易旺長,從棉花本身而言,此期既要搭好豐產架子,又要讓棉花穩長,提高結鈴率,減少脫落。
2、管理要點:壯株快發,爭伏桃滿腰。
3、管理措施:
①盛花前期:該管理期重點是控旺促壯,搭好豐產架子,原因有:一是見花后,高溫和汛期,水肥溫碰頭,促使棉花有一段時間旺長,二是棉花本身過肥后最易旺長,旺長后葉片增大,相互遮蔭,更加惡化了田間光照,嚴重影響伏里成桃;三是該期的蕾大部分是伏里開花,正處于蕾鈴脫落高峰期,爭多蕾不如爭壯蕾保伏桃更有利,所以此期的管理應當是控旺促壯,達到壯株入伏促成鈴,進而達到爭多伏桃的目的。
具體措施是:一是追好當家肥,做到花施桃用,使肥效發揮期與結鈴高峰期同步。二是高培土:標準是土埂高度25-30厘米,上尖表面光滑,坡度陡,時間可在6月底或在7月初培土,三是搞好化學調空:開花后發現棉花旺長,可以用助壯素進行控制,應根據氣候及當時棉花生長等情況,每畝用5-8克助長素加水20-30公斤噴霧,對控制棉花旺長,增蕾保桃均有明顯效果,對一些初花生長勢偏弱棉花,可噴豐產靈加尿素促進生長。第四是整枝治蟲,初花是二代棉鈴蟲的危害盛期,要徹底防治好,盡量減輕危害,對個別因棉鈴蟲危害造成的多頭棉要早整枝,在上部留一個贅芽代替主莖,對一些有旺長趨勢的棉花可打下去2-3片老葉及下部果枝上的邊心,以改變田間光照條件,對控制初花期旺長作用很大。[pagebreak]
②盛花后期
培管要點:穩中求發,促伏里發快發足,既要鞏固伏桃,又要打好爭秋桃的基礎。促伏里快發,主要原因:
一是棉花入伏后。一般下部已結幾個大桃,生殖生長已處于有時地位,旺長的可能性大減弱,重施肥也無大的風險;
二是該期的棉花下部要長桃,中部要開花結鈴,上部又要不斷的發棵增蕾,是一生中消耗養料的最多時期,耗肥量相當全生育期總耗肥量的40%-50%,如此期缺肥,勢必影響棉花早衰,直接影響秋桃蓋定。
三是此期快發就能多正蕾,這期的蕾大部分在8月中旬開發,秋高氣爽是棉花成鈴的最佳時期,成鈴率可高達60%-70%,所以伏里快發增蕾就為多增秋桃打好基礎。因此此期快發既有現實效果又有深遠意義。
管理措施是:
第一:重施花鈴肥,當棉花下部拿住2-3個大桃時,應追一次花鈴肥,肥料應施在培土梗的下腳。離棉株30厘米左右,為防止傷根最好打眼深施,此次施肥有一定的共性,不管是生長正常,旺長和長勢不足的棉花都要施肥,旺長的棉花施肥后可進行化控,叫以水養桃、多爭秋桃彌補產量。
第二,整好枝:入伏后要根據棉花長勢分期分批打去正頂打頂,打頂的火候應做到十分勁,八分打,留下兩分張疙瘩,即掌握在棉花生長勢將要下降但還有余力的時候打頂。打頂后的上面一個國枝能伸長到20-30厘米,有三個果節,結2個以上棉鈴較理想,方法是開花節位上升到倒數第6-7臺果枝時,即說明生長勢開始下降,也就是適宜的打頂時間,其它整枝如打邊心,去空枝、剪老葉等可根據棉花長勢靈活掌握,生長旺盛,田間陰蔽重可多去。反之少去。整枝能改變田間光照、促伏里多成鈴。
第三,徹底防治三代棉鈴蟲和伏蚜。
第四,清溝理墑,搞好防澇防漬工作,保證棉花的正常生長。
二、棉花施肥
(一)施肥原則
1、基肥,早施、輕施提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
2、不同棉天的施肥量應根據產量水平及土壤供肥能力來確定。一般每畝產100公斤皮棉,約需氮20-23公斤、磷10-16公斤、鉀20-28公斤。
(二)施肥技術
1、施足基肥。及時深耕。平整土地。伴隨著整地每畝施有機肥公斤;在棉苗移栽前半個月左右,每畝施45%施大壯復合肥25-30公斤或用45%的復合肥25公斤,碳銨20-25公斤。
2、施提苗肥。苗期施肥要早,施肥量要少,力爭平穩早發。基肥用量少的地塊,緩苗后,每畝追施尿素2-3公斤。
3、巧施蕾肥。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蕾施花用。爭取穩長多結桃。每畝施尿素5公斤。
4、施花鈴肥。花鈴期重施速效氮肥。每畝施45%施大壯復合肥10-2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追施后還要根據天氣情況和棉花長勢,適時澆水和化學調控。
5、施蓋頂肥。根據棉花長勢,補施秋桃肥,長勢旺的田塊以葉面噴施為主,增添后勁單鈴重。在8月中下旬,用0.3%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混合液,葉面噴施。連噴3-4次。每次間隔7-10天,以防早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