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香菇實體生長過程中,常常出現“蠟燭菇”(有柄無蓋)、“松果菇”、“荔枝菇”(菌蓋結團無菌柄或不開傘),這就是香菇的畸形變異菇,屬于生理性病害。防治辦法有以下幾點:
1、了解菌性,防止引種失誤。栽培前必須先弄清菌種特性,因地制宜選用合適的品種,合理安排接種季節,推算預定的接種時間。
2、了解菌絲成熟特性,防止盲目脫袋。脫袋過早,菌絲未達到生理成熟,變異菇就多。菌絲生理成熟應掌握“一個菌齡、三條標準”!耙粋菌齡”就是從接種之日起,經過60天左右;“三條標準”就是袋內瘤狀突起的泡狀菌絲占整個袋面的2/3,局部出現棕褐色,手握菌袋有松軟彈性感,這時脫袋才適宜。
3、掌握轉色規律,防止溫度失控。轉色期間要注意氣溫變化,開始的3天在25℃以內,菇床上的蓋膜不必揭開通風。在正常情況下,12天轉色結束,3天后出現第一潮菇。轉色要求溫度不低于12℃,不高于25℃。出菇最佳溫度為15℃。
4、掌握變溫原理,防止溫差刺激不夠。變溫適當,出菇多,形態好,無畸形菇。正確的變溫方法:白天用薄膜罩住菇床,晚上12時以后揭開薄膜1小時,使日夜溫差在10℃以上,菇蕾大量發生。一切在轉色后連續變溫3-4天。
5、及時適量浸水,防止水濕過早過低。菌筒含水量低于40%時,出菇難,小菇多,一般以菌筒的重量比原來下降30%時,即可進行浸水,以吸水后達到制袋時重量的95%就足夠了。若吸水過飽,容易造成菌絲呼吸困難,影響正常長菇。
6、催菇方法要適當,防止偏干偏濕。每采完一批菇后,必須揭膜通風6-7天,使菌絲吸收充足的氧氣,以恢復生長能力,然后轉入噴水保濕,干濕交替,催促第一潮菇蕾發生。
7、適時采收,防止過熟。在菇蓋有卷邊、菇柄適中時采收,每天采菇一次,到春季產菇高峰期,有時每天需要采菇2次?傊,要精于管理,勤于管理,不斷總結經驗,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