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自然分布于日本、歐洲,北美、西伯利亞等地。其形態美觀,肉質脆嫩,口感極桂,味道鮮美似螃蟹而得名。日本從1973年開始栽培,1986年我國從日本引進該品種,現遼寧、河北,山東、山西、福建等省均有栽培。近年來福建省發展較快,形成商業性生產,產品保鮮或鹽漬,主要出口日本等國際市場或國內菜市,頗受歡迎。
一、蟹味菇生物學特性
蟹味菇為中低溫和變溫結實型木腐生菌類,菌絲在5~30℃之間均能生長,以20~25℃最適,5℃以下、30℃以上菌絲生長不良。子實體分化發育溫度8~22℃,最適溫度12~16℃,8℃以下、22℃以上子實體很難分化。8~10℃的溫差刺激有利于子實體的快速分化。菌蓋形成后在5~8℃的低溫下仍可緩慢生長,但長期的低溫會造成菌蓋畸形,出現大腳菇。若遇22~25℃較長時間高溫,則出現菌柄徒長,菌蓋下垂,影響產量和品質。菌絲生長基質含水量以60%~70%最佳。含水量低于45%菌絲生長緩慢、稀疏,易衰老;高于75%菌絲生長緩慢或不生長。出菇前基質含水量不能低于50%,不然子實體分化早而密集,品質差,產量低。子實體分化發育期間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95%,尤其是菇蕾期對空氣相對濕度要求更高,如空氣濕度過低,子實體難以分化,菇蕾易死亡;長期的過濕環境也會影響子實體的正常發育,生長緩慢,菌柄發暗,有苦味,易受病蟲害侵襲,出現菇上長菇現象。蟹味菇是好氣性食用菌,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氣。菌絲體生長氧氣充足時,會縮短發菌時間,菌絲濃密,生長旺盛。子實體分化發育期間,需要潮濕而空氣清新的環境。長菇環境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會造成子實體生長緩慢,且發生畸形菇。
二、溫室大棚高產栽培技術
蟹味菇栽培多以熟料袋(瓶)為載體,利用溫室和塑料大棚栽培,有利于冬季長菇。
1.栽培季節本品為中低溫性菇類,自然氣溫栽培以秋季接種、冬季出菇為好。通常南方諸省以9月上旬至10月初接種,12月至春節前后長菇;北方宜于8月初接種,11~12月于溫室大棚保護地出菇。由于蟹味菇菌絲培養時間較長,適溫環境下需要60~70天接種養菌,夏季移到防空洞、地下室、陰暗通風良好的場所越夏,待秋后溫度低于20℃時進房棚長菇。反季節栽培則應于12月初接種,加溫養菌,到早春氣溫回升不低于10℃時進棚長菇。各地應根據當地海拔緯度,靈活掌握。
2.培養料配制栽培容器采用500克罐頭瓶或17厘米×33厘米塑料袋。常用的配方有3個。①雜木屑77%、麥麩20%、蔗糖1%、石膏粉1%、過磷酸鈣0.8%、硫酸鎂0.2%。②棉籽殼50%、雜木屑30%、米糠18%、石膏粉1%、過磷酸鈣0.9%、硫酸鎂0.1%。③高梁殼40%、棉籽殼40%、麥麩13%、玉米粉3%、蔗糖1%、石灰2%、過磷酸鈣1%。上述配方加水拌勻后,含水量掌握在60%~65%,pH7.5,并按常規進行裝料、滅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