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山藥褐色腐敗病,也稱鐮孢褐腐病。
〔病原菌學名〕Fusariumsolani(Mart.)App.etWollenw.
〔寄主作物〕山藥、芋、黃瓜、甜瓜、洋蔥、馬鈴薯、甘薯等多種作物。
〔病害診斷〕主要為害地下的塊根,一般地上部植株不表現明顯癥狀,或僅在后期顯現葉片萎黃生育不良狀。地下塊根染病,病部不規則形,褐色濕腐狀。后病部不斷擴大,稍有腐爛后病部就變軟。切開塊根可見褐變的部分常較外部病部大且深。致病菌為腐皮鐮孢菌。分生孢子有兩種,大型分生孢子紡錘形,稍彎曲,具3~5個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厚垣孢子球形,褐色,頂生或間生,單胞或雙胞。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在土壤、糞肥中或種子上越冬。帶菌糞肥、種子和病土是主要初侵染源,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可靠帶菌種子、糞肥傳播,而且可做遠距離傳播。在田間病菌則借雨水、灌溉水、農機具傳播。病菌一般由塊根傷口侵入。病菌在土溫20~24℃,土壤高濕情況下發病重。植地連作或低洼、排水不良、土質過于黏重,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1)精選種薯,不用帶病種薯做種,必要時把種薯切面陰干20~25天。(2)實行輪作。或地面覆塑料薄膜利用太陽能消毒土壤。(3)施用充分腐熟的糞肥。適當灌水,防止土壤過濕、黏重。(4)收獲時徹底收集病殘體,及早燒毀或深埋處理。(5)發病初期及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95%敵克粉原粉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300倍液,或70%捷豐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福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