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農大短山藥一號
該品種,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適合全國各地栽培。其性狀表現為塊莖質硬,雪白、粉性足,藥性好,粘液汁較多,烘烤后有棗香味。新鮮塊莖中含水率80%,粗蛋白含量2.39%,鋅含量每克含2.7微克、錳含量3.6微克/克。生食、熟食、加工制藥皆宜。地下塊莖長棒形,淺褐色,長30~40厘米,直徑3~5厘米,單重300~400克。該品種掘溝淺,用5克左右的一代零余子或50克重的小種薯播種,省工效果明顯,品質優良。適合沙土、沙壤土、粘壤土上栽培,每畝產量為2700~3600公斤,病蟲害極少。該品種同時非常適合庭院小型栽培,既美化環境,又有實用價值。
二、農大長山藥一號
該品種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適合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南等地栽培。其性狀表現為塊莖質硬,雪白,粉性足,藥性好,粘液汁較多,有甜藥味,品質極優。新鮮塊莖中含水率76%,粗蛋白質含量2.95%,鋅含量4.9微克/克,錳含量2.8微克/克。塊莖表皮淺褐色,長棒形,長60~75厘米,直徑為4~6厘米,單重500~750克,每畝產量為3000~4500公斤。一般應搭架栽培,每塊種薯平均100克,連續用種薯栽培6~8年不退化。病蟲害很少。
三、農大雙胞山藥一號
該品種是從江蘇省南部的雙胞山藥地方品種中選育而成,栽培地域較原品種更加廣泛,適合華北、西北、華中、華南等地栽培。屬短蔓品種,蔓長50~60厘米,僅為普通山藥長度的1/6。可以搭1米矮架栽培,也可以免搭架匍匐地面生長,不僅抗風,而且保墑。其性狀表現為塊莖質硬,雪白,粉性足,耐煮性好,燉湯極為適合,品質優。新鮮塊莖中含水率82%,粗蛋白含量2.09%,鋅含量2.6微克/克,錳含量3.2微克/克。該品種的顯著特點是“雙胞”生長,一株山藥結兩根塊莖,80%的植株都能結成兩根山藥塊莖。塊莖長50~75厘米,圓柱形,單重600~1000克,最大達1500克。約有10%的植株只結一根山藥,亦偶有結3根、4根山藥的。一般每畝產量為2500~3500公斤,高產的可達4000公斤以上。病蟲害少。
四、農大扁山藥一號
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葉色濃綠,下部節位的葉片為短心臟形,上部節位葉片稍長,葉腋間著生零余子較多。不僅耐寒,也相當耐熱,還抗病。在全國范圍內均可栽培,塊莖肉質細膩,白色。新鮮塊莖中的含水率為81%,粗蛋白含量2.49%,鋅含量2.9微克/克,錳含量3.7微克/克。外皮淡黃褐色,須根很少,是一個早中熟品種。外形變化較多,下寬上窄的酒壺狀,偶有長勢比較短粗的長棒形或薯肉肥厚的短扇形。一般長度為20~30厘米,單重400~800克。生食、熟食皆宜,做成山藥汁時,比長山藥更有甜味,且粘液汁較多,煮食比芋頭更好。只要地溫穩定在10℃即可定植。它對土壤沒有特殊要求,只需有30厘米以上的耕作層就可栽植。栽植時,一般畦寬70~75厘米,株距為25~30厘米,應設立支架。每畝產量達3000~4000公斤。
五、農大圓山藥一號
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葉色較淺,耐寒、耐熱、抗病性較好,在全國范圍內均可栽培。塊莖肉質細膩,白色,品質出眾,新鮮塊莖中的含水率79%,粗蛋白質含量2.67%,鋅含量2.4微克/克,錳含量3.9微克/克。塊莖外皮深黃褐色,塊莖形狀有圓球形、團塊形、短粗圓筒形等,少量也有下寬上窄的酒壺形。植株所結零余子很少。種薯采用十字切割法,每塊種薯的重量大約在40~50克。塊莖長度一般在20~38厘米,單重280~900克。栽培方式應搭架,每畝產量1900~2800公斤左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