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山藥學名DioscoreaoppositaThunb.別名“淮山”,為薯蕷科藤本植物,以干燥塊根入藥。有補氣、益腎精、健胃化痰功效。分布在全國各地。
癥狀又稱山藥白澀病、薯蕷柱盤孢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蔓,植株下部葉片先發病,初生黃白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后擴大,因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大小2―5mm,后期病班四周變褐略突出,中間淺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嚴重的病斑融合,致葉片穿孔或枯死。
病原CylindrospoiumdioscoreaeMiyabeetS.It0.稱薯蕷柱盤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生于葉兩面,初埋生,聚生或散生,大小200一250μm分生孢子梗線形長圓柱狀,無色,單胞,正直或略彎,不分枝,大小20一25×2―2.5(f4m);分生孢子針狀,兩端較圓或一端尖,正直或略彎,單細胞,無隔膜或具少數隔膜,無色,透明,大小37―40×2.5―3(μm)。為害薯蕷。
傳播送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絲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發病后又產生分生孢子,遇有適宜溫濕度條件,經1―2天潛育,分生孢子即可萌發進行再侵染。該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8月發生重,一直延續到收獲。濕度大、多雨發病重。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避免連作。(2)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初侵染源。(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4)從6月初開始噴灑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一500倍液或1:1:200一300倍式波爾多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0%福美雙粉劑500―600倍液,隔7一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