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紫蘇的栽培與管理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赤蘇、紅蘇、香蘇。全草名全蘇,具散寒解表,理氣寬胸之功能。紫蘇的果實,葉片和莖干燥后分別稱蘇子、蘇葉和蘇梗,均作藥用。蘇子具潤肺、消痰的功能;蘇葉和蘇梗藥效同全蘇。主產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等省。全國各地廣泛栽培,長江以南有野生。
一年生草本,株高1米~1.5米。莖四棱形,直立,被細毛,紫色或綠紫色,多分枝。葉對生,有長柄,葉片橢圓形至寬卵形,先端突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兩面紫色,被柔毛。輪傘花序組成偏向一側的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每花有一苞片,卵圓形,先端漸尖;花萼鐘形,尖端5裂;花冠二唇形,紫紅色或粉紅色,雄蕊4,2強;子房4裂,柱頭2淺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花期6月~7月,果期7月~9月。
紫蘇對氣候、土壤條件適應性強。但在溫暖濕潤、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旺盛。種子容易萌發,發芽適溫為25℃,種子壽命為1年。
1.選地、整地選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土壤種植為好。每1000平方米施入3000公斤~4000公斤農家肥作基肥,耕翻、耙細整平,作成80厘米~100厘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1)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厘米~60厘米開0.5厘米~1厘米的淺溝。穴播按穴距30厘米×50厘米開穴。播時將種子撲上細沙,均勻地撒入溝(穴)內,覆薄土,稍加填壓,每1000平方米用種子1公斤~1.5公斤。播后5天~7天即可出苗。
(2)育苗移栽:苗床宜選向陽溫暖處,施足基肥,并配加適量過磷酸鈣,于4月先澆透水,然后撒種,覆細土約1厘米。如果氣溫低,可覆蓋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厘米~6厘米時間苗,苗高15厘米~20厘米時,選陰雨天或午后,按株距50厘米×60厘米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時澆水1次~2次,即可成活。
(1)間苗、補苗:條播者,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距30厘米定苗;穴播者,每穴留1~2株。如有缺苗應予補苗。育苗移栽者,栽后7天~10天,如有死苗,也應及時補苗。
(2)中耕除草:封行前必須經常中耕除草,澆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結,也應及時松土。
(3)追肥:苗高60厘米時,每1000平方米追施2000公斤的人畜糞,配施20公斤的尿素,施后培土、澆水。
(4)排灌:幼苗和花期需水較多,干旱時應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水。
(1)斑枯。6月始發,為害葉片。發病初期用70%代森鋅膠懸劑干粉噴粉;或用1∶1∶20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2)歐洲菟絲子:6月~9月為害地上部,防治方法參見丹參。
采收期因用途不同而異,一般花穗抽出1.5厘米~3厘米時,植株含揮發油最多,因此,8月~9月花序初現時收割全草作全蘇用。枝葉繁殖時采葉陰干即得蘇葉。果實成熟時全株割下,曬干,打出果實即為蘇子。莖下半部除去側枝即為蘇梗。
留種株宜稀植,以行株距50厘米×80厘米為宜,種株宜選健壯、產量高、葉片兩面都是紫色的植株,待種子充分成熟呈灰棕色時收割脫粒,曬干、去雜,置陰涼干燥處保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