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對蝦養殖過程中,為了預防疾病,也為了給發病對蝦治病,投喂藥物是必須的技術手段。關鍵是如何確診病癥,如何選擇藥物,做到對癥下藥。通常容易使用禁藥的蝦病有以下三種:
1、桃拉病毒病俗稱軟殼紅體病。若養殖池塘發現有軟殼紅體蝦浮游時,一般會使用含碘消毒劑全池潑灑消毒,購買抗病毒藥如嗎啉胍、硝基呋喃類或磺胺類抗生素,板藍根、柴胡等抗病毒中草藥拌飼投喂。
事實證明,此病很難根治,發病池塘總是個體大的蝦先死亡,水溫在24~28℃,使用藥物很難控制,直至大部分對蝦死亡。當水溫升至28℃以上時,病蝦明顯減少,甚至停止死亡。但這并非藥物控制的效果,而是水溫升至28℃以上時,桃拉病毒的活力降低,對機體的破壞力減弱,患病對蝦因此恢復攝食。
但當下一次冷空氣襲來,水溫下降至28℃以下時,該病毒活力又會增強,已感染桃拉病毒的對蝦又重復發病,出現死蝦。只有水溫穩定在28℃以上時,對蝦才不會爆發桃拉病毒病。這也是對蝦好養的原因。
因此,桃拉病毒病爆發時,用藥效果是不明顯的,用藥只會產生藥殘,而預防才有效!具體方法是:水溫在24~28℃期間,在對蝦正常狀態下,使用碘制劑消毒水體,保持水質肥、活、嫩、爽,投喂板藍根等中草藥和多糖、生物酶、Vc等飼料添加劑,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抵抗能力。若蝦苗已發病,且水溫在短時間內無法升至28℃以上,治療是徒勞的。
2、肌肉白濁病也叫池底“偷死”癥。通常發生在高溫季節,水溫32℃以上,密度大、水質差的池塘。發病池塘早晚看到少量肌肉白濁病蝦靠邊,在增氧機底部附近或池塘中心區域撈到“偷死”蝦。
據調查,內服禁藥和殘留限量藥如磺胺類、硝基呋喃類可促進對蝦機體血液循環,死蝦明顯減少。一旦停止用藥,死蝦又增加。長期用藥,養殖成本又增大,得不償失。收獲時對蝦產品自然是藥殘超標。
事實上,該病病因是高溫期間水體溶氧低,過渡繁殖的藻類又耗氧過大,pH值高,亞硝酸鹽毒性增大,對蝦長期處于慢性中毒和低氧狀態下,自然淘汰部分體質差或要脫殼的個體。唯有改良養殖環境才能解決問題,用抗生素控制該蝦病,純屬亂用藥行為。
正確的控制方法:①降低放養密度或緊急分池。經驗告訴我們,同樣條件的池塘,6月份存池重量密度2000斤/畝生長良好,8~9月份存池重量密度1500斤/畝則會發生缺氧“偷死”。②增加增氧強度。③加大換水量,盡快改良水質、底質,降低亞硝酸鹽濃度,調控pH值為正常值。④用EM原露、Vc拌料投喂,減少日投餌量。
3、硬殼紅體病、甲殼潰瘍病、黃鰓等細菌性疾病通常使用抗生素內服治療。但不必使用氯霉素、呋喃西林、網莫西林、氟哌酸,復方新諾明等違禁或殘留限量抗生素。事實上,內服獸藥氟苯尼考即可。
關鍵技術是使用消毒劑消毒水體。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次氯酸鈉或聚維酮碘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使用碘消毒劑(復合氨基酸碘)兩次消毒水體,甲殼潰瘍就可治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