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海1號”的自白
讀者朋友,可能你還不認識我吧,我有一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黃海1號”。這是農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給我起的,也就是說,咱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蝦!
說起我的家族史,可是有來頭呢。我的“老爺爺”、“老奶奶”就生活在黃海里,到我這已經是第十一代了。別看我“輩小”,但“根紅苗正”,絕對地“一脈單傳”。說起這些,就得感謝黃海所的王清印、李健以及整天圍著我轉的科研人員們。沒有他們,中國對蝦的命運還不知咋樣呢。
十幾年前,中國對蝦在黃海家族里很龐大,一年能撈上來4萬噸,可慢慢地不行了,去年一年只有幾百噸,全國對蝦養殖量從最高時的20多萬噸減少到五六萬噸。這里面原因很多,一是環境變化,二是捕撈過度,再就是三天兩頭鬧毛病,可把我們給害慘了,養殖戶禁不起折騰,也都不敢養了。眼看著原來紅火的對蝦養殖一天天冷清,大家都著急啊。老百姓想,能不能有一種生長快、長病少、效益高的新品種?這次黃海所拿了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真是不容易,科技成果造福百姓,他們解決了大問題。
和普通對蝦相比,如果用一個詞兒來形容我,那就是“與眾不同”。我的腹節3、5、6節比一般對蝦長,平均體長也比一般蝦多出8.4%,體重多出26%,在同等環境條件下產量能提高25%,也就是多收四分之一的蝦。前些日子,我的“兄弟姐妹”被當成禮品送進首都北京,吃的人都說“黃海1號”味道鮮美,好吃極了!
其實,對我的研究遠沒有結束。過去10年里,科研人員們沒白沒黑地干,爭取各類經費2000多萬。事實證明,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還有更了不起的,我是咱們國家海水養殖動物的第一個新品種,從今年起我將被農業部列入主導品種在大江南北進行推廣。有一回,中科院海洋所的劉瑞玉院士圍在水池邊看我,很長時間就是不肯走。我想,也許是老人家在我身上看到了中國對蝦養殖業新的希望吧!
現在,我和兄弟姐妹們一起正在河北、山東的苗種場里過冬呢,有三四萬畝,等到春天,我們將搬進十多個養殖基地,面積有可能擴大到10萬畝,再生出無數的“蝦子蝦孫”來。啥時能在市場和餐桌上看到我?實話告訴你們吧,再過半年左右就差不多了,不過我的身價可不低,估計一公斤得五六十元。還有啊,從今年開始,農業部實行一個水產良種補貼,喜歡搞養殖的人趕快下手啊。哈哈,這可是個小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