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羅氏沼蝦為底棲蝦類,喜歡在水質清新、水草叢生、溶解氧含量豐富的環境中生活,一般在夜間出來活動、覓食,食性為雜食性,人工養殖羅氏沼蝦具有生長快、個體大、食性廣、易馴養、養殖周期短、蝦體適應性和抗病力強、對飼料要求不高等特點,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養殖品種。河南省商丘魚類良種場自1998年引進養殖羅氏沼蝦獲得成功后,一直在虞城縣北部沿黃河故道低洼鹽堿地池塘中推廣養殖,現已形成一定的養殖規模。
一、池塘條件
養蝦池面積以2畝~10畝為宜,有利于池塘水質的穩定。池塘底質以泥沙底為好,要求池底平坦,淤泥不超過15cm,并保持池水深度1.5m左右。池內設置一定面積的隱蔽物或種植空心菜、水浮蓮、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池塘水源為農業引黃用水或地下井水,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且無污染,溶解氧含量豐富,池塘灌、排水方便,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羅氏沼蝦的耗氧量比魚類大,窒息點比魚類高,因此,養蝦池應安裝增氧機,一般要求每畝水面配備功率為1.5kW增氧機1臺。養蝦池的進、出水口應安裝防逃設施。
二、清塘消毒
經過冬季曝曬后的養蝦池要清除底部淤泥,并在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100kg/畝或漂白粉8kg/畝兌水化漿全池潑灑,進行清塘消毒。至放苗前10天左右,池塘注水60cm左右,且注入的池水要求經過40目篩絹網過濾,注水后施用尿素2kg/畝~3kg/畝或碳銨30kg/畝~50kg/畝,過磷酸鈣5kg/畝~9kg/畝,以培養池水中的基礎餌料生物,使池水呈黃綠色或茶褐色,控制池水透明度在30cm~35cm,pH=8。
三、蝦苗放養
每年5月上旬,水溫穩定在17℃以上時,開始進行蝦苗投放。投放蝦苗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養殖的成活率和產量,因此,投放的蝦苗要選擇體質健壯、體節細長、大小均勻、體表干凈、肌肉充實、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游動時有明顯的方向性、軀體透明度大、全身無病灶的個體,規格一般在體長1.2cm~1.5cm。蝦苗放養前,先經過15ppm甲醛水溶液浸浴30分鐘,然后再投入到在池塘一角用網片隔離設置的暫養池中暫養。暫養池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30平方米,要求暫養全過程中充氣增氧,暫養前期用蛋黃投喂,后期投喂魚糜和其它輔料,蝦苗暫養密度一般不超過3000尾/平方米,暫養時間為15天~30天,待蝦苗體長達到2cm~3cm時就可以抽去網片,放苗進入大塘進行養殖。
蝦苗放養按池塘單養和魚蝦混養兩種模式進行:①池塘單養,分一次放養和分批放養兩種方式。一次放養是將計算好的放養量在每年5月上旬向養蝦池塘一次放足,一般放養密度為2.5萬尾/畝~3.5萬尾/畝,待養成后集中捕撈上市。分批放養是在每年5月上旬池塘水溫穩定在17℃以上時投放第一批蝦苗1.5萬尾/畝,到5月下旬投放第二批蝦苗1.5萬尾/畝,到6月中旬再投放第三批蝦苗1.5萬尾/畝,形成規格不同的梯度,實施捕大留小的養殖方式,達到均衡上市、提高產量和效益的目的。②魚蝦混養,分以養蝦為主、兼養魚和以養魚為主,兼養蝦兩種方式。以養蝦為主的池塘,每年2月下旬清塘后10天~15天放養花白鰱、草魚、鯽魚等魚種250尾/畝~300尾/畝,5月上旬再投放蝦苗1.5萬尾/畝~2萬尾/畝。以養魚為主的池塘,一般投放體重100g以上的花白鰱魚種400尾/畝、體重150g以上草魚魚種200尾/畝、體重20g以上的鯽魚400尾/畝,蝦苗在5月上旬投放,體長2cm~4cm的蝦苗投放密度為5000尾/畝~7000尾/畝。
四、養殖管理
1.飼料投喂羅氏沼蝦對飼料選擇性很強,在自然條件下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小魚、小蝦、蚯蚓等,因此,在養殖初期要馴化羅氏沼蝦對人工配合飼料的攝食習慣。人工配合飼料選用大公司生產的全價對蝦配合飼料,其蛋白質含量為30%~35%,日投喂量為蝦體總重的5%~7%,養殖后期可降為2%~3%,日投喂2次,上午8時投喂總量的1/3,晚上5時投喂總量的2/3,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再投放一些動物性餌料,如螺螄、河蚌等。
2.水質管理養蝦池水質在養殖前期應稍肥,養殖后期適當偏淡,水色為黃綠色,池水透明度30cm~35cm,pH7~8。放養時,水深70cm~80cm,每隔1星期提高水位10cm。在遇到水質變差或天熱、氣壓低時,要多進水,并開動增氧機增氧。高溫季節,可在晴天的每天中午開增氧機2小時,以減少養殖水層的溫差,改善水質,保證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
3.種植水草作為隱蔽物養蝦池四周的塘坡上可種植空心菜、水花生等植物,5月中下旬移植至距水位線70cm處的塘坡上,種植間距為10cm,種植面積占池塘面積的20%~30%,可作為羅氏沼蝦良好的棲息及蛻殼場所,也可減少蝦體間的相互殘殺,提高養殖成活率和羅氏沼蝦生長率。但是,水草的覆蓋面積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水體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水體缺氧。
4.日常管理每天堅持早上、中午、傍晚和夜間零時的4次巡塘,觀察水色變化及羅氏沼蝦是否浮頭,夜間借助燈光觀察和撈網檢查羅氏沼蝦的活動情況、生長情況和飽食度,以調節投喂量及決定是否開啟增氧機。堅持每隔15天測量1次羅氏沼蝦的體長,做好養殖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病害防治
羅氏沼蝦抗病能力強,病害較少,在養殖中發現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黑斑病由于池塘水質變壞,一些分解甲殼質和腐屑的細菌大量繁殖所致。病蝦發病初期在病灶處有較小的黑斑,逐漸潰爛,最后由細菌腐蝕破壞甲殼質而變成黑色,通常在鰓部和腹部(包括步足和游泳足)均帶有黑色或黑斑。防治方法為保持池塘良好水質,常用水質改良劑或生石灰調節。操作要細心,防止羅氏沼蝦的甲殼受到損傷。
2.紅體病發病初期,病蝦尾柄色澤變紅,隨后紅色范圍擴大至整個腹部,最后影響到頭胸部而死亡。此病多由于生產中操作粗糙而引起,防治方法為要求帶水操作,細心,不使蝦體疊壓、滾動和損壞步足。
3.累枝蟲病由累枝蟲寄生引起。病蝦體表有白色絮狀物,由于水硬度大而導致該蟲大量發生。防治方法為換水或注水,以降低池水的硬度,減少水中有機質和細菌的數量。發病時,用硫酸銅全池潑灑,使池水呈0.5ppm;或提高水溫,促使羅氏沼蝦變態蛻殼。
六、養殖結果
羅氏沼蝦從幼蝦到成蝦上市需養殖130天~150天。池塘單養時,一般產量為250kg/畝~300kg/畝,經濟效益為3500元/畝~5000元/畝。池塘混養:以蝦為主兼養魚時,一般羅氏沼蝦產量為130kg/畝~220kg/畝,魚產量為100kg/畝~300kg/畝,經濟效益為3500元/畝左右;以養魚為主兼養蝦時,一般羅氏沼蝦產量為80kg/畝~120kg/畝,魚產量為600kg/畝,紀念效益為3000元/畝左右。
七、結論與分析
1.從多年的養殖情況看,鹽堿地池塘養殖羅氏沼蝦是一種獲得高產、高效較為理想的養殖模式,對于沿黃河地區大面積鹽堿地池塘進行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發展名特優新水產品養殖、增加農村漁民的收入有較好的推動作用,適宜大面積推廣。
2.內陸沿黃鹽堿地地區大規格對蝦市場缺乏,而羅氏沼蝦以其生長快、食性雜、個體大、抗病力強、易養殖等特點較適合在沿黃鹽堿地地區養殖,生產出的商品蝦可以就地銷售,因此生產前景廣闊。
3.在羅氏沼蝦下塘的初期,嚴禁青蛙進入池塘,以防止青蛙在池塘中大量繁殖蝌蚪而與蝦苗爭食,從而危及蝦苗的正常生長,降低養殖成活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