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稻蝦連作,簡單地說,利用冬閑田種植一季稻再養殖一季小龍蝦,提高稻田利用率。可使種養效益成倍增長。稻蝦連作養殖適宜于農村千家萬戶開展,少量投入,每畝稻田可增加克氏原螯蝦200至300斤,利潤千元左右。
利用低洼冬閑稻田養殖小龍蝦,宜與中晚稻相結合,這樣在季節上較易銜接和操作(水稻育秧一般從4月15日至30日,大田移栽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6月10日間,可在移栽前2至3天整田。)做到養蝦種稻兩不誤。龍蝦產量控制在50至100公斤/畝較為適宜。
一、冬閑稻田養蝦前的準備工作
(1)田塊選擇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優良、壤質土田塊,面積30至50畝,或更大一些,面積大,主要是便于集中管理和節約勞動力成本,宜選擇“三低三沿”(低產、低效、低洼、沿河、沿庫、沿湖)地區冬閑稻田。
(2)稻田改造和建設用于養蝦稻田四周的田埂應加寬加高加固,做到田中可保水60厘米以上,結合加固田埂,使田塊四周開成環溝,溝寬1.5至2米,深0.6米。面積較大的田,中間應每隔30米左右開挖條狀蝦溝,溝寬1米,深50至60厘米(溝的布局以不影響機器耕作和收割為準)。環溝和中間溝,一是提高龍蝦秋冬掘洞幾率,保證來年春天獲得足夠的龍蝦苗種,二是便于放水、烤田、施藥,而不致于嚴重傷害龍蝦,使秋冬季有一定的親蝦存量,減少蝦種投放數量和成本。
(3)徹底清除敵害,投放水草。蝦種(親蝦或稱母蝦)投放前10至15天,排干田水,每畝蝦溝面積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殺滅黑魚、黃鱔等害魚及小雜魚。消毒7天后,可在溝內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樂藻等,栽植面積占蝦溝20%左右。
二、種蝦放養
(1)種蝦(親蝦)放養時間:當稻谷收割后(將稻稈留在田塊中),田塊清理好后即可進水放種蝦。投放時間一般可從8月15日到10月10日。
(2)蝦種放養密度及投放方法:投放每只25克左右的親蝦5至15公斤/畝,公母比例約1∶2(秋季自然水域中公母比例約為40∶60)。
(3)種蝦放養注意事項
①稻谷收割后,應嚴禁鴨進入稻田。
②力爭早投種。當稻谷成熟收割后,應及時淺灌水,及時投放,確保親蝦在田中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配、掘洞、抱卵,最早可在8月初開始投放。如果是第一年養蝦的稻田,由于稻田改造建設需要時間,投放時間可能延遲,可先行購進親蝦放入溝中暫養,水稻收割后再往田中注水,散開親蝦。
③投放種蝦不宜過于集中,應在稻田內多點或均勻投放。
④應避免在強烈陽光直射和高溫時投放。
三、飼養管理
(1)飼料投喂冬閑稻田養殖克氏螯蝦,在越冬前的這一段時間,一般不需投餌(高密度暫養時應適當投喂)。但在越冬后,應強化管理。在2月20日至3月5日(雨水至驚蟄)間開始觀察龍蝦活動狀況,并少量施用一些農家肥。如發現有龍蝦出洞活動或發現龍蝦苗,應開始投喂飼料。3月10日到5月底,這兩個多月應強化喂養,投喂量根據田中龍蝦多少決定,當有龍蝦達到15至20克時應停止施肥,加大飼料投喂量,以龍蝦能吃完為度。飼料可以選擇米糠、小麥、玉米、菜餅、大豆粕、螺蚌肉等未加工的天然飼料為主,還應補充大量水草或優質牧草等青飼料,以降低成本。投喂飼料會增加投入,但對提高龍蝦的規格、質量及產量非常有利,可大大增加總體效益。
(2)水位控制龍蝦掘洞越冬前(即9至11月),稻田水位應控制在40厘米左右,以田間溝邊埂露出水面為準;當溫度達到15℃以下時,水位應逐步降低至10至20厘米,整個越冬期不得加深水位或干涸。越冬以后,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進入4月中旬以后將水位逐漸提高至50至60厘米。
(3)注意防逃和驅趕鳥類和防止老鼠進入危害龍蝦。
四、成蝦捕撈
冬閑稻田養殖龍蝦,起捕時間應集中在4月10日至5月30日。一般采用蝦籠(地籠)進行誘捕,回捕率可達80%以上。采取捕大(30克以上)留小的方式。同時將已成熟的小蝦(體色深紅)一起捕撈銷售。
五、池水排放
至耕種前一周時,開始排放池水,直至可耕種為止,捕撈可結束,轉入水稻種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