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對蝦養殖雖然已經發展了20多年,也被廣大漁農們所了解,但是在部分人的觀念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鹽度井水不添氯化鉀
高鹽度井水、海水兌淡水養蝦已經取得成功,但有的高鹽度井水中鉀離子指標極低,這種水養蝦會產生對蝦育苗期不易變態、養殖期生長緩慢、不脫殼的情況。建議在抽取高鹽度井水時,要經過水質化驗,添加適量的氯化鉀。
二、海水可以不消毒
實踐證明,海水養蝦也有不同程度發病。究其原因,人們忽視了水質已被污染。海岸、河道、水庫、湖泊等污染水域,尤其養蝦池土質屬重土質,其團粒結構有空隙,污染水質通過孔隙壓進池內,形成粗過濾,因此池內水質仍是帶有細菌、病毒的水質。建議海水養蝦的池塘,也要清池消毒,以保證對蝦養殖的安全性。
三、多放苗產量高
多年的對蝦養殖實踐證明,不論精養還是粗養,放苗密度大,對蝦的個體極小、長的慢、發病早、產量低。蝦苗的密度大小與池況、蓄水深度、餌料、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要保證養蝦的安全系數大,成活率高,建議放苗密度必須根據蝦池的蓄水深度及生物負載能力來確定。斑節對蝦放苗規格一般為1.0厘米~1.2厘米,南美白對蝦為0.8厘米~1.2厘米。當水深為1.0米~1.7米時,斑節對蝦每畝放苗0.8萬尾~1.0萬尾,南美白對蝦每畝放苗為1.0萬尾~1.2萬尾;水深為1.4米~1.8米時,斑節對蝦每畝放苗1.1萬尾~1.3萬尾,南美白對蝦每畝放苗1.3萬尾~1.5萬尾。
四、少投餌也能長大蝦
當前有的蝦農放苗1個月內不投餌,甚至到中期也很少投餌,結果造成對蝦營養不良、生長慢、個體差異大,蝦體瘦弱、肉質不結實、體色較差、抗病力低。以山東省沾化縣富國鎮王皮村蝦農呂玉華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為例。試驗池面積為3畝,畝放蝦苗為2萬尾,投喂“恩貝”牌餌料,放苗第二天開始投喂幼蝦餌料,養殖70天,體長平均12厘米,規格為每公斤46頭;對比池8畝,畝放苗2萬尾,放蝦苗后1個月內不投餌,養殖70天,對蝦體長9厘米,規格為每公斤120頭,試驗池和對比池差別很大。由此可見,前期不投餌或少投餌也能長大蝦的觀點是錯誤的。
五、水質調節與否一個樣
“養蝦有收無收在于水”,意思是說養蝦先養水,養水的關鍵是人工調節,如何養好一池水是養蝦的關鍵環節。時至今日,仍有部分養殖戶采取大排大進的換水方式,錯誤的認為這樣水質清新、溶氧量充足。這樣雖然溶氧充足,但會引起對蝦產生應激反應,影響對蝦的生長甚至發病。建議養殖過程中給對蝦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水環境,夏季高溫期應逐漸提高水位,每次添水量5厘米~10厘米,直到水深達1.5米,養殖后期加水至1.8米。同時根據水色、透明度等具體情況,適時追肥、換水,定期潑灑消毒藥物。每畝定期潑灑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可以起到殺菌、增鈣、凈化水質和調節pH值的作用,促進對蝦的蛻皮生長。
六、疾病預防與否一個樣
有不少蝦農反映,養蝦用藥與否一個樣,對蝦早晚要發病,用藥只會增加費用。目前,實際操作中蝦病的防治只能以防為主,一旦患上爆發性蝦病,藥物就不太起作用了。但用藥物預防蝦病還是有必要的,可以減少發病機會,延緩發病時間,從而使對蝦養殖達到理想的經濟效益。例如,渤海地區某養殖場粗養南美白對蝦,5月上旬放苗,7月上旬可收捕,對蝦體長達到11厘米可以出池,此時捕撈還不到高溫發病期,養殖過程已順利結束。防病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從每一個生產環節入手,一環扣一環。建議重點抓好池水消毒、餌料拌藥環節,切忌貪圖省工、省錢而造成功虧一簣。
七、光合細菌應用與否一個樣
蝦池水質變化通常是由地質變化引起的,換水只能改善池水,而不能改變池底和消除產生有害物質的根源。目前養蝦池多為土池封閉式養蝦,而池底的污泥和底泥中殘留著有機物質、氨及硫化氫等,地層溶氧降低。有機物污染較多時,溶氧更低。建議土池封閉式養蝦在無條件換水的情況下,使用廣合細菌等生物制劑來降解池底的有害物質,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