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在湖北石首市開發低湖田進行蝦稻連作的熱潮正在興起,預計去冬今春全市將新增蝦稻連作種養模式667公頃,按每667平方米(1畝)增純利1000元計算,可為農民增收1000萬元。
該市調關鎮養蝦致富后的農民自發成立了"龍蝦協會",統一購種育苗,統一養殖技術,統一加工銷售,極大地提高了養殖效益。當地一些低湖田、冷浸田已成為搶手貨。預計2007年該市蝦稻連作種養面積將達到2000公頃,產量達到1000噸,加工量將突破2000噸,出口龍蝦產品創匯8000萬元。蝦稻連作種養模式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朝陽產業。他們的主要經驗如下。
一是層層辦好示范樣板。該市水產局在調關、新廠鎮建立市級養殖示范點,以此輻射小河口等低湖田面積較大的鄉鎮。各地也以點帶面,有序推進蝦稻連作生產。
二是搞好技術服務。水產、農業部門組織開展技術培訓服務,加強割稻留茬、灌水投苗、常規管理、病蟲防治、捕撈運輸等環節的技術指導。
三是選好種苗。水產、農業部門引導養殖戶盡可能留足龍蝦種苗,就地收購。市水產局加強與省級科研單位聯系,確保養殖戶的種苗需求。
四是選好稻田。選擇水源充足的低湖田發展稻蝦連作。田埂更高,水深以40~60厘米為宜。田埂內沿四周開挖寬1米、深0.5米的"回"字形溝,面積較大的田塊中間還要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溝,溝寬0.5米~1米、深0.5米。
五是合理選好養殖模式。向農民推廣3種模式:一是投放種蝦模式。每年中稻收割前后,往稻田溝中投放健康龍蝦。投放量每667平方米15千克~20千克,每千克24~30只,雌雄比例3∶1。二是投放抱卵蝦模式。中稻收割后立即灌水并投放抱卵蝦。投放量為667平方米12千克~15千克。三是投放幼蝦模式。中稻收割后,用木樁在稻田中營造若干深20厘米的洞穴并灌水,投放剛離開母體的幼蝦2萬~3萬尾。在整個秋冬季每半個月投1次水草,施1次腐熟農家肥。3月底用地籠捕蝦,捕大留小,直到6月初中稻田整田前,將田中龍蝦全部捕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