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縊蟶和日本對蝦都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水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山東省無棣縣在養蝦池塘內進行縊蟶和日本對蝦混養,利用了縊蟶穴居、濾食和對蝦表泥潛伏、抱食的特性,對蝦的殘餌及排出的糞便起到肥水作用,促進浮游植物繁殖,為縊蟶提供鮮活優質餌料;而縊蟶通過在穴內上下移動和濾食,增加了底泥的通透性,保證上下水層的交換對流,凈化了底質和水質,兩者在同一水體中,互相促進,共同生長,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池塘選擇和清淤改造。池塘要進排水方便,水位在1.0米以上,有獨立的進排水閘門。海水比重在1.005~1.022之間,水質肥沃,小新月菱形藻、大扁藻等浮游動植物含量豐富。養殖前,對池底進行清淤改造,清淤深度5厘米并建造蟶埕俗稱"蟶板",即在蝦池底灘建造寬3.50米、高0.40米的蟶埕,蟶埕為南北走向,埕長與蝦池底長度相等,蟶埕面積占蝦池總面積的1/8。蟶埕筑起后,將蟶埕土塊破碎耙細,同時翻勻整平,使埕面穩定光滑,表層土不易被水流沖刷流失和下淤,以利于縊蟶的鉆潛穴居。
二、消毒和進水。3月上中旬進水,進水閘安裝60目錐形網過濾。進水至淹沒蟶埕,投放浸泡24小時后的茶子餅,用量為15毫克/升,24小時后將水排干重新進水,使水位達蟶埕以上20厘米。放苗前15天左右施肥,每667平方米(1畝)施有機肥約20千克,無機肥為純氮4毫克/升,五氧化二磷0.5毫克/升,以后每5~7天追肥1次,直至水色變為淡黃綠色。
三、苗種放養。蟶苗規格平均為1.5厘米左右,苗種體色為殼前端黃色,殼面青黃色,邊緣略呈綠色,水管帶淡紅色,殼厚且半透明,健壯無病害。縊蟶苗淋浸海水,陰干1小時左右,將苗種震蕩幾次使水管充分收縮后放入船中,順蟶埕用手均勻拋灑,放養時間在3月下旬,667平方米放苗量50千克左右。日本對蝦苗種平均規格在體長0.8厘米以上,健康、無病毒。第1茬放養時間在5月上旬,第2茬放養時間是7月,放養密度為0.6萬~0.8萬尾。
四、養殖管理。水質管理:養殖過程全封閉不排水,以縊蟶生態凈化和EM復合有益菌改善水質。前期水深保持在蟶埕以上20~40厘米。中后期可多次進水,使水質保持清新,水位逐漸增加到蟶埕以上50厘米以上。7月下旬,水質變瘦,可以適當施肥改善水色。餌料投喂:日本對蝦投喂專用餌料,每日傍晚和凌晨各1次。日投餌量:蝦重1~5克/尾時為體重的7%~10%,蝦重5~10克/尾時為體重的4%~7%,蝦重在10克/尾以上時為體重的3%~4%,還應結合飽食度、天氣和水溫變化情況進行酌情增減。投喂對蝦餌料時,應避免投在蟶埕上。縊蟶餌料為專用飼料,養殖中后期縊蟶新陳代謝加快,自然繁殖的生物餌料不能滿足縊蟶需求,為了縊蟶生長和促肥,應在蟶埕上投喂少量的餌料,1星期投喂1次。投喂縊蟶餌料時,應盡量投在蟶埕上。
五、收捕方法。縊蟶采用人工挖掘收捕,對蝦采用倒須網(插網)采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