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稻田
1.稻田工程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排灌方便,旱澇保收,交通便利。面積以2000~7000平方米為宜。田塊四周挖一道圍溝,東西為深溝,溝上口寬3.5米,下口寬1.5米,深1.5米;南北為窄溝,溝上口寬2.5米,下口寬1米,深0.8米。環形溝面積占大田總面積的35%,水稻栽插面積占總面積的50%,開溝挖土堆成的東西向高埂占大田總面積的15%,以增加小龍蝦棲息、活動與覓食的環境空間,同時可以栽種經濟作物,以增加大田的經濟收入。
2.棲息環境的模擬為避免小龍蝦挖穴造成泥土堆積,淤泥堵塞水溝,應在溝坡距底20厘米處,每隔50厘米用直徑15厘米的木棍戳成與田面成一定的角度、深30厘米的人工洞穴,供小龍蝦棲息隱蔽,溝兩側的洞穴交錯分布。
3.防逃設施池堤上圍起高60厘米、入土25厘米的塑料薄膜、水泥板、磚砌防逃墻。注、排水口用密網割口扎牢。
4.清整蝦池冬季或早春將圍溝水排干,除去一層池底污泥,修整堤埂,干田凍曬一個月。
5.藥物清池按實際水體計算,用生石灰200克/立方米水體對稻田進行消毒。
二、農作物的栽插
1.水稻栽插水稻品種選擇秸稈健壯、抗病能力強的皖稻90,進行軟盤育秧。小麥收割后(5月下旬),稻田每畝施腐熟的豬糞1250千克和20千克測土配方肥,在6月中下旬用機械,按行株距27厘米×30厘米和18厘米×30厘米兩種方式,每畝1.1萬~1.2萬穴、每穴6株、總計每畝總苗數6.6萬~7萬株進行栽插。
2.辣椒栽培在新筑起的高埂上栽植朝天椒,辣椒品種選擇的是韓國天宇3號朝天椒,在6月下旬將苗齡45~50天的朝天椒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進行插栽,每畝苗數4444棵,共計栽植朝天椒20萬株。
三、蝦種放養
1.親蝦投放在每年9~10月份,投放規格為10~15厘米親蝦40~60千克/畝。
2.幼蝦投放在每年5月份,投放規格為3~4厘米的幼蝦20~30千克/畝。
四、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
(1)水質培養:6月下旬至8月中旬施有機肥,每半個月施發酵腐熟的有機糞肥50~60千克/畝,水色呈豆綠色或茶褐色為好,透明度以30~40厘米為宜。在3月中下旬用“淹青法”將紅花草(紫云英)部分淹沒于水中,作為綠色有機肥培肥水質。
(2)水質調控:按“春秋宜淺、高溫季節要滿”的原則加水調節水質;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10~15千克/畝溶水潑灑;使用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在養殖過程中以此法調節水質為主。
2.餌料
(1)餌料種類:動物性餌料:本生產基地培育的浮游生物、螺螄和本生產基地自然增殖的低值野雜魚。植物性飼料:本基地種植的紅花草、燈籠草(輪葉黑藻)、小葉浮萍、水葫蘆。
(2)生物餌料的培養:一方面在蝦種投放前10天,施腐熟有機糞肥500~750千克/畝;蝦種投放7天后,在一周內每天施發酵腐熟的畜禽糞肥50~60千克/畝。另一方面四五月份在蝦種下田后利用紅花草的種子為蝦種提供植物性餌料。
(3)水草栽培:水草是克氏原螯蝦重要的餌料源和棲息場所,在成蝦養殖階段其栽種面積應占實際水面的60%左右。為保證植物源性餌料的充足供應,根據植物生長的季節性和克氏原螯蝦攝食要求選擇植物種植品種。在本生產基地主要種植了以下幾個植物品種。
①紅花草。每年的10月份在田間小埂0.5米平臺上種植紅花草,一是為春季剛繁殖出來的小蝦提供基礎餌料,二是起到遮蔭作用,三是通過“淹青”,可作為大田的綠色有機肥料培肥水質。
②空心菜,學名蕹菜。每年2月底前在小埂坡面種植空心菜使其蔓延至垅溝內,以供夏、秋季克氏原螯蝦遮蔭、攀爬取食。
③燈籠草。是克氏原螯蝦春季和夏初主要的植物性餌料,每年春季水溫上升至10℃以上時便可播種或者冬季采收輪葉黑藻冬芽,投放蝦池至第二年春季水溫上升時亦能萌發并長成新的植株。
④小葉浮萍和水葫蘆。是克氏原螯蝦夏秋季節主要植物性餌料,因其一次引種后,在溫度適宜、環境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多年生長,一般不用每年移植。
(4)投放螺螄及魚類:清明節前后一次性按300千克/畝投放螺螄讓其自然繁殖,在每年3月中旬投放規格50~100克鰱鳙魚種200尾/畝左右(按實際水體面積)或6月下旬每畝投放鰱鳙魚夏花魚種3000尾/畝左右。
(5)投餌要求:稻田養蝦也要定時、定量、定質投餌。養殖前期以培育生物餌料為主,中期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后期以動物性飼料為主。
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后期在傍晚6點多投喂,投喂的動物性餌料為螺螄肉、野雜魚(池塘中的鰱鳙魚捕撈后,做成魚糜加入飼料中投喂),植物性飼料紅花草、水葫蘆、小葉浮萍、輪葉黑藻等可直接從田間攝食,日投餌量為蝦體重的1%~5%。平時要堅持勤檢查蝦的吃食情況,當天投喂的餌料在2~3小時內被吃完,說明投餌量不足,應適當增加投餌量,如在第二天還有剩余,則投餌量要適當減少。
3.田間管理
(1)田間施肥:由于克氏原螯蝦需要水質清新、含氧豐富的水環境,且相對化肥、農藥比較敏感,所以克氏原螯蝦養殖稻田原則上應重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在插秧前施發酵腐熟的有機糞肥300~400千克/畝。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減少追肥次數,特別是化肥,若必須追肥的情況下可追施尿素和過磷酸鈣,追肥次數不應超過3次。
(2)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作物病害防治采用人工防蟲、物理殺蟲和生物控制相結合,以實現種、養業的無害化生產。
人工防蟲:農作物發生病蟲害時,采用人工滅蟲效果較好。方法是先提高田面水深至15厘米,然后用竹竿在田中間驅趕,使害蟲落入水中,而變成克氏原螯蝦的食物。重復3~4次,基本上可以控制蟲害。
物理殺蟲:利用頻振殺蟲燈進行滅蟲。頻振式殺蟲燈集光、波、色、味四種方式于一體,引誘成蟲撲燈,燈外配以頻振式高壓電網觸殺,能有效地防治害蟲,減少農藥的施用量,保護生態環境。主要誘殺水稻、果樹、蔬菜等農作物多種害蟲,對水稻常見的害蟲如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飛虱等有顯著的誘殺作用,對天敵較為安全。單燈可有效控制水稻害蟲面積45畝左右,距燈源80米范圍內可使主要害蟲的蟲口減退率達38%~68%。用此種方法不但保護了生產環境,還為克氏原螯蝦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飼料。
生物控蟲:克氏原螯蝦是雜食性動物,可有效地清除水體、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昆蟲,對農作物病蟲害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同時也可清除人工防蟲、物理殺蟲過程中掉落水中、地上的昆蟲,對蟲害的再次發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3)清除敵害:稻田養蝦敵害較多,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在放蝦初期,農作物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克氏原螯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獲時期,由于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要加強田間管理,并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后,還要禁止家養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
(4)田溝管理:蝦放養后,管好田溝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蝦放養初期,田水宜淺,隨蝦的不斷長大、農作物生長需水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應將田面水位逐漸加深到12~15厘米,以確保動植物生長所需水量和降低水體溫度。同時,還應注意觀察田溝水質變化,一般每3~5天加注新水一次;盛夏季節,每1~2天加注一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要堅持每天巡田3次,觀察蝦在田中活動和攝食情況,如發現有不正常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平時還要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隨時注意天氣變化情況,一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時檢查進排水口及攔蝦設備是否完好,確保安全,以防逃蝦。
4.病害防治克氏原螯蝦的病害防治以光合細菌等益生菌的水質調控及生石灰對水體進行消毒為主;因水稻不是主導產品,對其病害不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主要采用物理殺蟲。
五、效益分析與結論
1.效益分析從4月份開始即可用蝦簍或地籠捕撈,規格達到35克以上的蝦即可上市,小于35克的蝦放回水體繼續養殖,一直持續捕撈到10月底。截止到10月16日300畝稻田共起捕克氏原螯蝦28675千克,銷售產值661980元,另有近10000千克克氏原螯蝦親本還在稻田中,預計產值將達40萬元;產優質水稻68442千克,產值達18.48萬元;韓國天宇3號朝天椒可產干辣椒4萬千克,產值達81.52萬元。300畝稻田年產值為206.198萬元,畝均產值6873元。生產成本92.4115萬元,其中苗種、飼料、藥物、肥料、土地租金及人工費用為46.5425萬元,房屋、機械設備等折舊費45.869萬元。利潤為113.7865萬元,平均畝利潤3793元。
2.結論
(1)該模式將田塊用水平儀整平后,每百畝為一生產作業區,每10畝為一生產單元,用機械將稻田改造成東西走向、高低相間的畦田,增加了田塊間的光照及通風能力,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同時高埂在水稻生長后期有抵御強風、防止水稻倒伏的作用。
(2)根據辣椒喜旱且宜在松軟土質上栽種的特點,在新筑起的高埂上栽植朝天椒十分適宜,且辣椒中的辣味素對許多害蟲的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減少病害蟲發生的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