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草魚出血性腸炎與細菌性腸炎病發病初期兩者外觀癥狀極為相似,病魚體色發黑,體表輕微充血或出血,離群獨游,游動緩慢,食欲減退,打開腹腔可見腸壁充血。草魚出血性腸炎腸壁彈性較好,腸腔內黏液較少,鏡檢可見腸腔內有大量紅細胞及成片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性腸炎腸壁彈性較差,腸腔內黏液較多,鏡檢腸腔內紅細胞較少,有部分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防治草魚出血性腸炎,每立方米用二氧化氯0.3克加水全池潑灑,隔天再使用1次,同時每100公斤魚每天用大黃、黃芩、黃柏和板藍根各0.5公斤,再加0.5公斤食鹽拌飼料投喂,連喂7天。草魚細菌性腸炎,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漂白粉或0.3克優氯凈加水全池潑灑,同時每100公斤魚用大蒜素0.5~1克拌入10公斤精料中投喂,每天1次,連續投喂3天。
鰓霉病、細菌性爛鰓病與寄生蟲性爛鰓病3種病外觀相似,病魚體色發黑,尤以頭部為甚,鰓上黏液增多,鰓絲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缺損,軟骨外露。發病晚期3種病極易區別,鰓蓋內表皮組織發炎充血,中間腐爛,有“開天窗”現象,鰓絲腐爛發白帶黃色,尖端軟骨外露,并黏有污泥或黏液為細菌性爛鰓病。鏡檢若寄生蟲數量多,則為寄生蟲性爛鰓病,若鰓絲末端掛著似蠅蛆一樣的白色小蟲,常為中華魚蚤。祸w部分泌大量黏液則可能是隱鞭蟲、口絲蟲、車輪蟲、斜管蟲、三代蟲或指環蟲病。鰓色發白并略帶紅色小點,則是鰓霉病,鏡檢可見病原體菌絲進入鰓小片組織或血管和軟骨中生長。
細菌性白頭白嘴病與車輪蟲病前者病魚體色發黑,漂浮在岸邊,頭頂和嘴周圍發白,甚至腐爛,且常發生于魚苗期和夏花階段;后者魚體大部分或全身發白。防治細菌性白頭白嘴病時,每立方米水體用五倍子2~4克浸泡30分鐘后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大黃2.5克放入20倍的0.3%的氨水中浸泡過夜,然后將汁液全池潑灑。防治車輪蟲病時,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0.7克兌水全池潑灑。
豎鱗病與魚波豆蟲病豎鱗病的魚體表粗糙,魚體鱗片豎立,鱗囊內積有半透明液體,嚴重時全身鱗片豎立,有時伴有體表充血,鰭基充血。后者發病是因大量魚波豆蟲寄生在鱗囊內而引起的豎鱗癥狀,需用顯微鏡檢查鱗囊液才可區別。防治豎鱗病時,每畝水面用艾蒿根5公斤、生石灰1.5公斤,調勻后兌水全池潑灑。防治魚波豆蟲病,冬季水溫2~8℃時,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和高錳酸鉀合劑0.3~0.4克兌水全池潑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