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羅非魚出血病發病特點流行季節長,6-9月是該病的暴發流行季節。發病時水溫多在25℃以上。發病死亡率高,流行期間發病率可達50%-70%,據報道,死亡率可達30%-90%,甚至全軍覆沒。發病類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發病死亡多發生于一周之內,慢性發病時間長達兩三周甚至兩個月。發病水域廣,池塘養殖、水庫網箱養殖均可發病。
癥狀:實踐中一般有兩種類型,第一種主要體現為體表充血發紅,多發生于下頜、鰓蓋、鰭等部位,有的眼球突出,眼內充血;解剖可發現腸道充血,脾、腎、膽囊腫大,肝由正常的紅褐色變成土黃色或灰白色。此種癥狀可引起急性死亡,一旦前期未對癥下藥將使治療難度加大。另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鰓蓋及體表局部充血,有時眼眶周圍亦有充血現象,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色腹水;肝腫大色淺,腎、膽囊腫大,腸充血。與鏈球菌的典型癥狀病魚眼球突出,眼球周圍充血,鰓蓋內側充血發紅或劇烈出血有所不同。病原因:近年來,羅非魚的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大幅度提高;池塘水質惡化嚴重,底質老化,生長季節水質調節不及時(有些地方甚至常年不能換水),池水中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導致池水老化、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飼料中缺乏必需的營養成分,養殖中投喂變質、不良飼料,導致肝、腎等器官發生器質病變,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細菌繼發性感染;部分養殖者未對癥下藥,亂用殺蟲劑和農藥等;再者羅非魚長期近親交配,導致其優良遺傳性狀的嚴重退化,或是雜交培育的羅非魚親本提純復壯的程度不夠,導致其子代雜交品系的羅非魚雄性率不夠、種質退化,而種質退化勢必造成抗病力減弱;此外池養品種的單一性也是每年暴發同一疾病的原因之一。
預防:建議放養密度適當,并適量套養花白鰱和鯽魚,以起到清除殘餌和調節水質的作用。選擇優質健壯魚種,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徹底清塘消毒,清除過多淤泥,運至遠離養殖場地。適時換水、加注新水,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可減少魚病的發生。注意營養,飼料要衛生、優質,不投喂變質飼料、不潔飼料。在魚病易發期用藥物(如魚菌清系列)定期預防,將魚必康、大蒜素等抗菌藥物摻入飼料中做成藥餌投喂。
治療:全池潑灑新博滅200-250ml/畝?米,每天一次,連用兩次。若病發時水質不良或已亂用殺蟲劑等,且導致攝食下降的可先用池塘解毒寶系列潑灑,穩定后再消毒一次。注重拌料投喂土霉素0.3-0.5%,開胃解毒散0.4%,保肝泰0.5%,發生腹水的也可另投喂膽酸鈉。另外生產上也有飼喂磺胺嘧啶的,且效果顯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