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池塘集約化養殖
集約化養殖烏鱧在浙江、廣東、山東等地推廣比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畝產可達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積1畝左右,最大不超過1.5畝。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水質要求中性或弱堿性。進水口和排水口設置嚴密的防逃設施,池塘四周用竹籬笆或魚網圍攔。池塘四周種植水草,寬度0.8~1米,水草面積不超過池塘面積的25%。
池塘清整放養前15~20天,每畝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徹底清池消毒,曝曬1周后進水,進水10天后放養魚種。消毒前先用鐵齒耙將底泥耙一遍,捕凈池塘中原有的烏鱧。
魚種放養魚種在10~20厘米之間時進行2~3次分養,保證同批養殖烏鱧規格整齊,每次分養前停喂一天。魚種長到20厘米后放入大池養殖成魚。當年魚種6~8月放養,1冬齡魚種3~4月放養。水深1.7~1.8米時,每平方米放養魚種數量:體長6~8厘米,放15尾;體長10~12厘米,放13~14尾;體長14~16厘米,放12尾。飼料供應不足、水較淺、水質較差、水源供應不方便的池塘,適當降低放養密度。魚種放養前用2%~3%的食鹽水浸10~15分鐘消毒。
飼料投喂飼料可用以野生小雜魚為主的新鮮動物飼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堅持“四定”投喂原則。一般每天投喂兩次,第一次在上午8~9時,第二次在下午4~5時。小雜魚、小蝦逐步拋投在投飼區內,投飼區用竹竿圍成9~16平方米的方框;人工配合飼料要設置食臺投喂,食臺離池邊1米,入水深度20~30厘米。魚種放養初期,投喂量為在池烏鱧體重的8%~10%;烏鱧長到150克左右時,投喂量降至在池烏鱧體重的6%;以后按在池烏鱧體重的5%~8%投喂。
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觀察烏鱧攝食、活動、發病動向和水質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高溫季節經常換水,成魚養殖早期,每周換水三分之一,每半個月大換水一次,換水五分之四。
2、家魚池套養
家魚池要求家魚池的塘埂要高,池塘底部要有適當的淤泥,但不能太厚,太厚會造成起捕率低,影響第二年的家魚養殖。排灌方便,保證池水肥而新,能適時調節水質和排水捕魚。
烏鱧魚種放養(1)烏鱧魚種要求。必須遵循烏鱧魚種規格小于在池家魚魚種規格一半的原則,在此前提下,烏鱧魚種規格越大越好。從全國各地烏鱧養殖的情況看,一般投放的烏鱧魚種規格在4~13厘米,其中以8~10厘米最多。要求魚種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無畸形,同一魚池套養的烏鱧魚種要求規格一致。(2)烏鱧魚種放養時間。烏鱧魚種放養時間一般相距主養魚種的放養時間2~3個月。我省長江以北地區在6月到7月初進行烏鱧魚種放養,長江以南地區在5~6月放養。放養烏鱧魚種的時間最遲不能超過7月,若超過7月,年底主養魚捕撈時烏鱧長不成商品規格。(3)放養量。烏鱧魚種放養量不僅與烏鱧魚種規格、養殖池中野雜魚的多少有關,而且與主養魚的種類有關,與具有自繁能力的品種(鯉魚、鯽魚、羅非魚等)一起混養的池塘,烏鱧魚種可以適當多放。一般情況下:隔年魚種50~150克,畝放10~20尾;當年魚種12~15厘米,畝放20~30尾;8~10厘米,畝放40~50尾;3~6厘米,畝放60~100尾。根據實踐總結出,每畝烏鱧的產量控制在10~15公斤為宜。
投喂家魚池中混養烏鱧后,給主養魚投喂飼料時應把烏鱧的重量計算在內。適當增加的部分飼料并非供烏鱧采食,而是提供給池塘中的天然飼料魚吃,促進飼料魚繁殖和生長。飼料魚供烏鱧捕食,這是一種間接投飼方法。
放養水生植物混養池水面應放養適量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等,供烏鱧隱蔽覓食,也可作為野雜魚、昆蟲的繁殖場所,還具有遮陽和調節水質的作用。放養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不應超過養殖水面的1/5。水生植物放養于池塘的淺水區,或池塘水面的四周。種植面積過大會引起水質過瘦、降低溶氧等,影響主養魚生長。
防逃烏鱧善于逆水行走和跳躍;所以混養烏鱧的池塘塘埂至少要高出水面40厘米,最好在四周的塘埂上圍網防逃,進出水口安裝防逃設施。在下大雨后要特別注意檢查防逃設施是否完好。
忌用硫酸亞鐵烏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使用后會造成大量死亡。所以在搭養烏鱧的家魚主養池防治病害,只能采用硫酸銅或敵百蟲等藥劑,忌用硫酸亞鐵。
干塘捕撈家魚池混養烏鱧,冬季捕撈上市時,必須干塘將烏鱧捕盡,如果不捕盡,將會影響第二年的家魚養殖。為了防止捕撈不干凈,在干塘清理時,必須用藥殺死殘留的烏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