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大水面魚病暴發頻繁,其中寄生蟲病和魚類暴發性出血病的發病率最高,而后者多由寄生蟲咬傷魚體所致。寄生蟲嶄7―10月為流行高峰,50萬―500萬立方米的水庫湖泊均有發病,發生水域廣,流行時間長,危害嚴重。治療大水面魚塘,聽面臨的主要困難是水面大,費用高。綜合多年治療經驗,現結合實例淡談幾種危害嚴重的大水面寄生蟲病的癥狀和防治方法。
一、癥狀及流行情況
1.中華鳋病:病魚呼吸困難,焦躁不安,鰓上粘液增多.鰓絲末端發白。中華鳋雌蟲用大鉤鉤在魚的鰓上,大量寄生時,鰓上緣長了許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鰓蛆病。大中華鳋僅寄生于草魚、督魚和赤眼鱒,鰱中華鳋僅寄生于鰱鳙,病魚在水面打轉或狂游,尾鰭露出水面,故又稱尾巴病,病魚身體消瘦,生長受阻乃至死亡。中華鳋分布廣,北起黑龍江,南起廣東均可見其蹤跡;流行時間長,4―10月為流行季節,6-9月為流行高峰。
2.指環蟲病:病魚鰓絲帖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蒼白色,呼吸困難.鰓部顯著浮種,肉眼不易看到蟲體,在顯微鏡下取新鮮鰓絲可見活蟲勾在鰓絲上做螞蟥式運動。蟲體破壞魚的鰓組織,致魚死亡。這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現。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多危害鰱鳙魚和草魚種。
3.錨頭鳋病:該蟲可寄生于魚的全身,蟲體前半部鉆人寄主組織內,后半部露在外面,嚴重感染時,魚體好似披著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稱.花白鰱感染此病時,引起皮膚組織扛腫發炎,形成石榴樣的紅玨,草魚,鯉魚等感染此病時,常有鱗片被“蛀”成缺口。病魚呈不安狀態,食欲減退。全國各地都有此病流行。錨頭蛹在12―33度均可繁殖。感染錨頭鳋的魚種可獲得一年以上的免疫期。
二、治療方法及實例
以上三種病均可采用下法防治:
預防方法;①改善環境。冬捕后或春季雨季到來之前用生石灰消毒,用量25―40克/立方米,這時用藥少,可節約投資。②消毒后用常規殺蟲藥殺蟲一次,90%晶體敵百蟲0.7克/立方米或新型殺蟲劑,用量按說明。③放魚前藥浴消毒:用2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浸洗15―20分鐘或晶體敵百蟲500克/立方米浸洗15分鐘。④合理放養。密度過大或搭配不合理都會使魚的活動空間相對減少,魚類過多分泌腎上腺激素,體力下降,從而增加盛染和傳播的機會。⑤加強管理,謹慎操作,避免過多的應激反應,提高魚自身的抵抗能力。
治療方法:①90%晶體敵百蟲0.7克/立方米全庫遍灑。②投喂藥餌。100克故百蟲拌人30千克的麩皮或配臺飼料中,連喂4天。
治療實例:
1.2001年8月底,信陽南灣水庫上游一土攔庫汊,面積約800畝,鰱鳙魚種每日死幾十千克,鏡檢見鰓部寄生大量指環蟲,且肉眼可見有蠅蛆樣的中華蛹,有的魚已表現出血癥大水面魚糞寄生蟲。治療方法和效果:綜合考慮經濟和環境多面因素,采用“暴發菌蟲殺靈”,使庫水呈0.03毫升/立方米的濃度,3天后停止死魚。第二年即2002年,由于未進行任何預防措施,6月又發生草魚感染大中華鳋病的情況。
2.2000年7月1日,信陽譚家河鄉一300畝小水庫,庫中主要是500克以上的大規格鰱魚種。每日死魚近百千克,病魚沿邊游九時有跳躍。病魚鰓絲分泌大量粘液,鰓絲腫脹,末端發白.鏡撿有指環蟲。施人晶體敵百蟲使庫水呈O.7克/立方米,第二天用生石灰45克/立方米化水潑灑,第四天停止死魚。
三、防治體會
1.增強防病意識;大水面養殖投資大,―旦發病損失也大,因此應立足于預防。預防是一種積極的治療。魚類從發病到死亡有一過程,當出現死魚時往往大部分魚已染病,治療只能挽回病情較輕者。
2.病因分析:①魚種末檢疫,外來魚種帶來病原。②放養密過大或搭配不合理。③水源污染,如底泥未清淤或畜禽糞便未定酵消毒直接入水中。
3.為預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在殺蟲后應立即消毒殺菌,用生石灰水35克/立方米潑灑或其他消毒藥物,也可以直接用菌蟲雙殺藥物。
4.用藥時,應考慮水域魚病史和用藥史,如上年已用過某種殺蟲劑,今年最好換藥,因為病原對此藥已產生抗藥性,常規濃度已殺不死病原。
5.準確丈量,科學用藥。為保證療效,考慮到藥物的散失和環境因子的影響,理論用藥量最好再擴大20%。
6.對較大水體用藥困難時,可采用下法誘食集中投喂藥餌。用炒香的麩皮、米糠添加阿魏和桂皮等香料拌食投喂,吸引魚至幾個固定食區,這樣便于局部消毒或投喂藥餌。此法喂藥餌適用于預防和病情輕微時的治療,可節約開支并且療效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