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迎合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提高鱉的品質和養殖效益,我們于2005年進行了鱉鱖生態混養試驗,獲得了成功,現將鱉鱖池塘生態混養技術總結如下:
一、池塘建設
1.池塘條件試驗池選擇靠近水源,水質好,溶氧高,天然餌料來源廣,環境安靜,進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積3畝,水深1.5米,池底平整,底泥10~20厘米,坡比1∶(2~3)。
2.防逃設施池塘四周用鈣塑板或廢舊的印刷鋁板在池塘上埂圍成圓弧形的防逃墻,埋入地下20厘米,池埂上高度50厘米。
3.食臺和曬臺在池內背風向陽一側的埂邊鋪設細沙,供鱉曬背;在池中用竹竿制成面積1平方米的浮筏,并將其固定在水面上供鱉吃食和曬背。
4.清塘消毒3月下旬選擇晴天,排干池水、曝曬數日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潑灑,生石灰用量100克/平方米,漂白粉用量20克/平方米,7天后加水1.5米。
5.種草投螺注水后,在池塘四周移養水花生、水葫蘆等植物,面積占池塘的30%,作為隱蔽物。清明前每畝移養鮮活螺螄200千克,讓其自然繁殖作為鱉的天然餌料,為鱉鱖創造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科學混養
1.幼鱉放養購自中華鱉原種場繁育的越冬幼鱉,挑選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表有光澤,翻爬及游泳迅速,體質健壯的幼鱉為放養對象。規格150~200克/只,于4月上旬放養,放養前鱉種用3%的食鹽水浸浴10分鐘,并一次放足,畝放養400~500只。
2.鱖魚種放養鱖魚種于5月中旬放養,每畝放養規格5~8厘米鱖魚30尾左右。
3.餌料魚蝦的套放每畝選擇性腺發育良好、無病無傷的2冬齡鯽魚3組,雌雄比例1∶3,放入鱉池,待溫度上升后,讓其自然繁殖,為鱖魚下塘提供適口餌料。6~7月份適時投放抱卵蝦0.5千克/畝,讓其自然繁殖彌補鱉鱖在快速生長階段餌料的不足。
三、飼養管理
1.合理投喂混養期間,一般只投鱉飼料,鱖魚無須單獨投餌,靠捕食池中套養的魚蝦及放水時進入的野雜魚為食。鱉以投喂鮮活雜魚、螺蚌肉、新鮮南瓜、胡蘿卜、青菜等動植物飼料為主,以投喂配合飼料為輔。動植物飼料要新鮮、無污染、不變質,投喂前要清洗后用高錳酸鉀200毫克/升浸泡15分鐘,然后沖洗后投喂。配合飼料質量要符合國家標準。配合飼料投喂量為鱉體重的3%~5%。水溫20℃以下,每兩天投喂一次,水溫20~25℃,每天投喂一次,水溫25℃以上時,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16時各投喂一次,飼料投喂在食臺上。
2.日常管理混養期間每天堅持巡塘,觀察鱉鱖魚的活動情況、防逃設施完好情況、水質變化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勤除雜草、敵害、污物,及時清除殘餌,清掃食臺;查看水色,保持池水肥、活、嫩、爽,定期加水、換水,適時施生石灰,合理使用EM菌等生物制劑,使水體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8.5。
3.病害防治移草投螺時要嚴格消毒,定期用大蒜素等藥物拌餌投喂,確保幼鱉不發病,平時用藥物對水體定期消毒,但要特別注意禁用對鱖魚敏感的藥物,以防藥害死亡,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四、試驗結果
1.產量試驗共收獲中華鱉580.5千克,平均個體重達500克左右,畝產193.5千克,收獲鱖魚46.8千克,畝產15.6千克。
2.效益試驗總投入40011元,總收入106830元,純利潤66819元,投入產出比1∶2.67。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