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鱔苗剔選技術
野生鱔苗來源于不同水體,捕撈方式也是多種多樣,行籠捕、手捉、鉤釣、鍬挖,質量優劣參差不齊。采用兩級別選法,可以在較短的時期,快速、便捷、高效地選出大量優質鱔苗以適應規模集約化養殖的需要。
兩級剔選法即:一級市場批量海選法;二級塘口逐次少量精選法。
1.一級市場批量海選法
購買大批量鱔苗通過零星收購的方法是不現實的,難免要到距離較近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去購苗,而在市場上逐一細選也是行不通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深水加壓剔除病鱔
方法:用市售規格為80厘米×100厘米×80厘米的無毒塑料箱作為盛鱔容器,一次輕緩倒入80千克左右的鱔苗,用塑料皮管沿著箱壁加水,加至60厘米,蓋住箱口,10分鐘后掀開蓋子觀察黃鱔的活動情況,快速將浮在水表,頭部露出水面,受驚后仍然不沉入水底的鱔苗剔除,當作食用商品鱔及時處理,因為這些都是體質差的患病鱔,不適宜選作鱔苗進行養殖。
特點:一次操作剔選的鱔苗量大,不會對鱔苗產生傷害,操作可行性強,可以淘認10%~15%鱔苗。
第二步,食鹽水溶液浸浴剔除受傷鱔
方法:將經過第一步選擇的鱔苗倒入3%~5%的食鹽水溶液,把那些一遇到食鹽水溶液立即跳竄、身體痙攣的鱔苗剔除,留下反應正常、游動自如的作為備用鱔苗。剔除的都是受傷鱔。
有的黃鱔口中有針眼,或頭部及皮膚擦傷,尤其是腹部有磨傷,如果腹部不朝上則很難發現,而用食鹽水溶液浸浴就能較為方便地發現這些問題。試驗表明,健壯無傷的鱔苗在網箱養殖成活率可高達94%。而據觀察,體表皮膚有傷的鱔苗成活率只有50%左右,腹部有傷的鱔苗成活率不到30%,頭部有傷的鱔苗基本不能成活。
特點:可以從大量的鱔苗中快速、準確剔除受傷鱔,能再淘汰5%~10%鱔苗。
2.二級塘口逐次少量精選法
經過一級批量海選法選擇的鱔苗運抵塘口后,進行二級逐次少量精選,更進一步對鱔苗質量把關。
方法:用敞口淺底無毒塑料盆作為容器,每次倒入25千克左右鱔苗,通過目測,一選體色,二選規格。選擇規格30~50克/尾的深黃色大斑鱔或淺黃細斑鱔作為養殖對象。
野生黃鱔來自不同的地方,各種地方鱔苗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一樣,生長速度差異大,成鱔品質有優劣懸殊,因而養殖效果截然不同。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地方種群的遺傳性狀不同-體色不同進行鱔苗選擇。深黃色大斑鱔:鱔苗身體細長,顏色深黃,伴有褐黑色大斑紋,生產實踐表明深黃色大斑鱔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個體較大,鱔肉細膩綿軟、品質上乘,在網箱養殖條件下,增重倍數可達5倍,因而是首選優質鱔苗;淺黃細斑鱔:鱔苗身體標準,體色淺黃,伴有褐黑色細碎斑紋,生命力強,鱔肉品質較好,在網箱養殖條件下,增重倍數可達3~4倍,雖然生長速度比深黃色大斑鱔慢,但該鱔野生資源豐富,鱔苗來源廣,因此也是適宜選作養殖對象的鱔苗;青灰色鱔,鱔苗規模小,體色青灰,伴有黑色花紋,該鱔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生長速度慢,增重倍數僅為1~2倍,養殖過程中基本不生長的僵鱔多,鱔肉老、硬,品質差,不宜選作養殖對象。
黃鱔的生長速度與鱔苗規格和年齡有關,規格30~50克/尾的鱔苗為2冬齡,生命力旺盛、在規模集約化網箱養殖條件下容易馴食成功、攝食強、飼料利用率高、生長快、成活率高、產量高。因此,選擇投放規格30~50克/尾的深黃色大斑鱔或淺黃細斑鱔,可以獲得較好的養殖效果。
特點:逐條精選,切實保證鱔苗品質優良。
二、鱔苗運輸技術
經過一級市場批量海選法選出的鱔苗應及時安全運抵養殖塘口,如果運輸措施不當,會使鱔苗大批死亡,我們探索、總結出一套成功的鱔苗運輸技術:鐵皮箱裝苗,空凋車運送,途中每4小時換水一次。具體做法如下:
用鍍鋅厚鐵皮制成80厘米×60厘米×60厘米的鐵皮箱,箱蓋以及箱壁45厘米以上部分均勻打行透氣孔,孔徑大小以鱔苗不能鉆出為限,箱壁橫向兩端裝有搬運把子,箱蓋與箱體交錯結合部較寬,并有扣件使箱蓋能與箱體扣牢。每箱裝鱔苗25千克,用水20千克,上部鋪一層干凈水草。裝箱上車后,將空調設置為24~26℃,運輸途中每4小時換水一次。換水時,將鐵皮箱傾斜,水即可從箱壁利箱蓋上的透氣孔排出,方便、省時、不傷鱔苗。采取這種方法運輸,運輸過程在24小時以內,鱔苗成活率可達95%。
水產苗種運輸的關鍵是解決好水溫、水質、溶氧問題。資料表明,黃鱔的耗氧量隨水溫的升高而劇增,水溫8~10℃時,黃鱔每小時平均耗氧量38.74毫克/千克;水溫23~25℃時,平均耗氧量326.34毫克/千克;水溫上升至30~34℃時,平均耗氧量劇增為697.54毫克/千克,這樣高的耗氧量極易引起水中缺氧,導致死亡。使運輸鱔苗的車廂溫度保持在24~26℃,可以有效降低黃鱔的耗氧量,避免因缺氧死亡。黃鱔體表充滿粘液,裝運密度又大,粘液容易越積越多,在細菌的分解過程中很快消耗掉水中的溶氧,并且產生熱量,導致水溫升高,使黃鱔窒息死亡,這就是黃鱔運輸途中容易發生的“發燒”現象,采用上述規格的鐵皮容器裝運合理量的鱔苗,途中每4小時換水一次,可以防止發生“發燒”現象,確保鱔苗的運輸成活率。裝苗箱可以縱橫交錯、多層碼放,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安個、高效,從而成功解決規模集約化網箱養鱔的鱔種運輸難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