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鱸魚養成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網箱養殖,另一種是池塘養殖。這兩種養成方式,各有其優點,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養成方式。
一、網箱養成:具有生長快,產量高,便于集約化管理等優點,但一次性經濟投入較大。
1、結構和制作:
(1)浮架。俗稱漁排,由框架和浮子兩部分組成。框架一般由6-12只組合而成,框架規格3×3米,框架以6-8厘米厚,25-30厘米寬的木板相連接,長度按漁排大小而定。框架外側每個網箱加2個園柱型泡沫塑料浮子,外側加1個塑料浮子。每個塑料浮子的浮力不應少于150千克。
(2)箱體。亦稱網衣,由聚乙烯網線編織而成。網衣形狀大小應與框架相一致,網高隨低潮時水深而定,一般規格為3×3×3米。網衣的網目和規格根據養殖對象的大小而定。一般放養5-8厘米的魚種,采用網線6-12股,網目0.8-1.5厘米,放養15-20厘米的魚種,采用40-50股網線,網目2.5-4厘米。網衣掛在框架上一般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必要時可在網箱上面加一蓋網,以防逃魚和敵害侵襲。
(3)沉子。一般采用0.6-1.2英寸鍍鋅管焊接成“口”形的方框作沉子,使網衣充分展開。
2、網箱的設置
(1)養殖海區的選擇。應選擇不受工廠、城市生活污水影響,避風、向陽,不受臺風或西北風正面襲擊,潮流暢通,水質新鮮的內灣或近海區。養殖海區底質以泥沙質為好,水深要求在低潮時達5米以上。
(2)網箱的設置。網箱的固定要按不同底質采用打樁或拋錨。固定網箱的樁或錨的數量應根據潮流、風浪狀況和漁排大小確定,一組2×4-6只網箱的漁排可分別在漲落潮頭,各設樁頭或錨3-4只,纜繩粗度為1000-1500股(直徑2.5厘米左右)的聚乙烯繩,長度隨潮位高低而定,一般為最高潮位水深時的4-6倍。
(3)網箱的布局。為充分利用海區同時保持海區良好的生態條件,宜養海區網箱養殖面積一般應控制在5%左右,不宜超過海區總面積的10%。漁排的設置應與流向相適應,同時要劃出航道。
3、放養技術
(1)魚種的放養。目前網箱養殖的鱸魚種都是從自然海區捕撈,經人工培育成大規格魚種或者經一年養殖后規格為500-750克/尾的二齡魚。魚種的放養密度要根據魚種的大小、商品魚的規格要求,養殖海區條件和管理水平綜合因素來確定。
目前我市養殖鱸魚的放養密度,一般控制在250-300尾/箱。年終產量達到120-150千克/箱,兩齡魚放養密度為150-200尾/箱,年終產量為160-225千克/箱。目前我市鱸魚網箱養殖以單養為主,從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考慮,應適量搭養其它魚類如鯛科魚類等,搭養比例為5-10%。
(2)飼料管理。
(1)、餌料投喂。網箱養魚完全靠人工投餌。鱸魚為肉食性魚類,主要以新鮮的或冷凍的魚、蝦、頭足類為食,也可攝食部分適口的人工配合餌料。鱸魚的日投餌量一般為魚種階段為體重的15-25%,中檔魚為8-15%,大規格魚和成魚為4-8%。
投餌應選擇在白天平潮時,以減少餌料損失。投餌次數,魚體較小時,每天可投喂3-6次,長大后逐漸減少為一天二次。
在投餌方法上,應掌握“慢、快、慢”三字,開始投喂應慢一些,少一些,以誘集魚類上來攝食,待魚爭食時,應多投快投,當有些魚已吃飽散開時,又應減慢少投,使體弱的魚也能吃到餌料。鱸魚性兇猛,追食性強,且易形成條件反射,因此一旦習慣攝食人工投喂飼料后,只要一投飼鱸魚就很快集中,因此投餌方法可減為“快、慢”,同時要注意,餌料投放要充分散開,以免搶食時魚體互相碰撞擦傷。
(2)、分箱。經一段時間養殖后,鱸魚的生長出現大小差異,且隨著個體不斷的增長,網箱內魚體總重超過網箱的單位面積的容量。因此要及時進行分箱處理。分箱時一般根據網箱的放養密度,按魚種規格大小,體質強弱分開飼養,分箱時須操作小心,勿損傷魚體。通常鱸魚從魚苗養至成魚時要進行3-4次分箱。
(3)、附著物的清除。網箱經一段時間使用后就會被一些生物所附著,不但增加了網箱的重量,更主要的是影響網箱內水體的交換。清除的辦法是通過更換網衣解決。換下的網衣經高壓水泵沖洗、曝曬、拍打以清除附著物。換下來的網衣用硫酸亞銅浸洗則效果更佳,其方法是用硫酸亞銅3-4千克,甲酸10-15升,加淡水400升浸泡2-3天,再用淡水沖洗干凈。
(4)、更換網衣。按鱸魚的生長情況和網衣的污染情況,要適時更換網衣。鱸魚體長在5厘米以下時,用0.5-0.8厘米網目的網衣,魚體在8-10厘米時,用1.2-1.8厘米網目的網衣,體長10厘米以上用2.5厘米網目的網衣或直接轉入成魚箱中。
(5)、安全檢查及日常觀測。安全生產是網箱養魚有無收成的關鍵之一,要堅持天天檢查網衣有無破損、框架、樁纜有無松動,發現問題要及時加固,其次要定期觀測魚體生長情況,并據此調整投餌種類和數量。
二、池塘養成
1、池塘條件:養魚場的場址選擇和魚池的建造標準與對蝦池、淡水魚池基本相似,根據鱸魚在咸淡水交匯區生長快的生活習性,養殖場應選擇在有充足的海水源、淡水源或咸淡水源地方為好。
2、養成形式與放養密度
鱸魚既可單養,也可與其他魚類混養,但不可與對蝦混養。
(1)放養時間和規格。根據我省氣候條件和鱸魚苗汛情況,一般放養時間為4-6月份。放養魚種規格要求不小于4-5厘米。
(2)放養密度。放養密度既要考慮養殖的最終產量,也要考慮養殖產品的商品規格和養殖的最終經濟效益。因此,放養密度必須合理確定。一般體長4-5厘米鱸魚畝放養量400-500尾。
(3)混養品種的選擇:主要混養品種有羅非魚、鯔魚、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