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滁外鯽(ChuzhouCruCianCarp)原產于安徽滁州城西水庫,是我國七大天然雌核發育的鯽魚種群之一。2004年,山東省濟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從原產地引進烏仔20000尾進行池塘試養,積累了一定的養殖經驗。
一、滁州鯽主要的生物學特性
滁州鯽魚體呈紡錘形,側扁,頭小背高,頭后背部隆起明顯,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尾柄高大于尾柄長。體側線明顯,側線鱗28~30枚,29枚居多。雄魚胸鰭尖長,末端達到腹鰭基部,雌魚胸鰭末端未達到腹鰭基部。
滁州鯽為雜食性魚類。體長4cm以下時,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攝食輪蟲、小型枝角類、單胞藻類及有機碎屑等;隨著魚體體長的增長,逐步以大型浮游動物和水生植物為食。滁州鯽生存水溫0℃~40℃,最適生長溫度22℃~28℃;耐低溶解氧,且在1.5mg/L溶解氧條件下可以正常攝食、生長;適宜pH值范圍6.0~8.0。
二、滁州鯽魚種池塘培育技術
1.池塘條件魚種培育池以面積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水深1.0m~1.5m、形狀呈長方形為好,要求池底平坦,池堤堅固而不滲漏,進排水方便且進水口安裝有濾網,池塘四周有水泥板或紅磚護坡為佳。
2.放養前的準備工作魚苗下塘前20天~30天,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雜草、雜物及池底過多的淤泥,修補池堤。放苗前7天~10天,用75kg/畝生石灰或8kg/畝~10kg/畝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3天后,池塘開始緩慢加注新水,至水深60cm,施用經過發酵的牛糞、豬糞或雞糞200kg/畝~300kg/畝作基肥,培肥水質。
3.魚苗放養魚苗下塘時,將裝有魚苗的尼龍袋放入池塘中浸泡20分鐘~30分鐘,待尼龍袋內外水溫基本~致時方可放苗。體長3.0cm的夏花魚苗放養密度為1.0萬尾/畝~1.2萬尾/畝。
4.養殖管理夏花下塘后要進行馴化。馴化時每天投喂4次,按照“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的原則及“中間兩次多投喂、兩端兩次少投喂”的方法,每次投喂60分鐘。經過10天~15天左右的馴化,魚苗能夠集中搶食,以后可根據其攝食情況縮短投喂時間。飼料投喂量占魚體體重的3%~5%,并根據水色、天氣情況、魚體活動情況和魚苗生長情況等及時加以調整,在體長3.0cm~9.0cm時,投喂飼料的粗蛋白含量38%~40%,粒徑為60目、40目、20目篩絹過濾的人工配合飼料的破碎料;在體長9cm以上時,投喂飼料的粗蛋白含量33%~35%,粒徑1.0cm~1.5cm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
同時,要調控好水質,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在魚種培育前期,只注水不掃冰,每隔3天~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5cm~8cm,逐漸提升水位至1.0m~1.2m;培育中期,每隔10天~1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20cm,換水后潑灑光合細菌2.5kg/畝1次,保持水體透明度25cm~30cm。
日常管理中,要堅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觀察魚類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魚種培育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應保持池塘的清潔衛生,隨時撈出池中雜物。
一般經過6個月的精心培育,體長3.0cm的夏花魚種可以生長至30g/尾~50g/尾的冬片魚種規格,作為成魚養殖的魚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