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親鱖培育及選擇
1.培育池。培育池面積3.2畝,南北走向,池底淤泥8~10厘米,池深2.2米,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放養前用生石灰清塘,共施生石灰400千克。
2.親鱖來源。親鱖從江蘇邗江長江系家魚原種場1500畝東夾江用絲網捕獲。每尾體重0.8~2千克,共計150千克,體質健壯。下塘前用4%的食鹽水進行消毒。
3.親鱖的飼養管理。親鱖于2003年11月28日至2004年1月16日陸續放入池內。放養前,池內投入60~80尾/千克鯽魚50千克,40~60尾/千克草魚30千克,20~40尾/千克的鰱鳙魚60千克作為鱖魚的餌料魚。
4.催產親鱖的選擇。選擇個體發育良好,魚體無病無傷,體表光滑且活動正常的鱖魚作為親鱖進行人工催產。雌魚腹部大而柔軟,卵巢輪廓明顯,肛門紅腫,雄魚腹部明顯小于雌魚,輕壓有精液流出的為佳。
二、人工催產和孵化
1.人工催產。催產池為直徑10米的圓形水泥池,水深60~80厘米,水源為長江支流的東夾江水。催產劑選用HCG+LRH-A2,采取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注射劑量為每千克雌魚注射2000單位HCG+20微克LRH-A2,雄魚減半。
筆者2004年共催產了三批。第一批5月18日進行,催產了3組;第二批5月21日進行,催產了43組;第三批5月26日進行,催產了19組。第一批產卵8.65萬粒,第二批產卵79.58萬粒,第三批產卵19.03萬粒。
2.自然受精。親鱖注射催產劑以后放入催產池,池中設微流水,采用自然授精人工集卵的方式進行產卵。
3.人工孵化。將收集的鱖魚卵用量筒進行過數,用亞甲基藍進行消毒以后,放入孵化桶內進行人工孵化。孵化桶容積為0.5立方米,每只孵化桶放鱖魚吸水卵1200~1500毫升,9000~12000粒。
4.烏仔培育。鱖魚苗開口餌料為團頭魴剛開始平游的魚苗。烏仔培育在孵化桶中進行,一般每天投喂餌料魚兩次,上午8∶00和下午18∶00時,根據鱖魚吃食情況,每桶每次投喂團頭魴魚苗2萬~3萬尾。鱖魚烏仔每兩天進行浸浴一次,用10毫克/升的硫酸銅和硫酸鐵合劑,每次浸浴5~10分鐘。
5.夏花培育。待鱖魚苗長到1.5~2.5厘米時,移入到設微流水的水泥池中進行夏花培育。夏花培育池設進水口、溢水口,操作方便。
三、結果
1.受精率。本試驗共催產三批鱖魚。第一批受精率為54.6%;第二批受精率為49.5%:第三批受精率為75%。
2.出苗率。第一批共出苗4.2萬尾,平均每組出苗1.57萬尾,孵化出苗率為89.4%;第二批共出苗35.48萬尾,平均每組出苗0.92萬尾,孵化出苗率為90%;第三批共出苗12.4萬尾,平均每組出苗0.75萬尾,孵化出苗率為86.9%。
3.烏仔培育成活率。第一批共培育出2~2.5厘米烏仔3.5萬尾,烏仔培育成活率為83.3%;第二批共培育出1.5厘米烏仔20萬尾,然后陸續開始死亡;第三批共培育出1.5厘米烏仔7.2萬尾,然后陸續死亡。
4.夏花培育成活率。第一批共培育出5~6厘米的夏花2.8萬尾,夏花培育成活率為80%;第二批和第三批只培育出0.2萬尾夏花。
四、問題與討論
1.第一批催產的鱖魚其親鱖成熟度較好,懷卵量較高,即使催產時溫度低一點,但受精率仍然較高,因而夏花培育取得了成功。
2.第二批和第三批催產的鱖魚其成熟度略差,懷卵量較小,受精率尚可,孵化時即使溫度較高,但是烏仔培育很不理想,夏花培育完全失敗,根據筆者多年來實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親鱖成熟度較差,懷卵量較小。由于催產用親鱖的成熟度較差,卵子的個體較小,飽滿度不夠,因而當鱖魚苗在內源性營養階段時,不能充分地進行發育,鱖魚苗先天營養不良,造成鱖魚的烏仔培育成活率低,夏花培育徹底失敗。
(2)烏仔和夏花培育水質較差。培育前期時剛開始生產,培育用水水質清新,溶氧較高,浮游生物較少。而后期,特別是夏花培育階段,由于長期循環用水,其水質混濁,浮游生物較多,水質富營養化,造成溶氧變化較大,對夏花培育造成嚴重影響,致夏花培育失敗。
(3)后期培育階段,培育用水中藥物含量較高。由于孵化和培育用水的多次循環使用,用于消毒的藥物殘存在水體中,造成培育用水中硫酸銅、硫酸鐵、漂白粉、甲醛的濃度較高,從而造成鱖魚夏花大批量死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