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投飼原則為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降低飼料系數,投喂飼料時必須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量、定質、定位。
2.投飼場所投喂顆粒飼料的精養池塘,投喂食場的選擇很重要。食場應選擇在池塘的下風頭或偏下風頭處,一般投水深在0.8~1.5米處為宜,食場處底質較硬,淤泥少。水過深時,光合作用弱,溶氧不足,對魚類攝食不利。而池塘下風頭處,浮游植物量大,溶解氧高,光合作用強,對魚類攝食非常有利。對于夜間需要投飼的魚類,投喂場所應選擇在池塘的上風頭處,因夜間上風頭處溶解氧相對比較高。
3.投飼數量投飼數量的多少,主要受魚的種類、規格、大小、水溫、水質、飼料質量等諸因素的影響。不同魚類因對其飼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不同,攝食量亦異,故對投飼量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草食性魚類的攝食量高于雜食性負類和肉食性魚類。隨著魚類的生長,體重增加,攝食量增大,絕對投飼量增高。但隨著魚體重的增加,投飼率反而下降,魚類的攝食量與體重呈負相關。池塘水質好環對魚類攝食量影響很大,水質清新、溶氧充足,魚類攝食量大。
4.投飼計算日投飼量一般根據魚的體重和投飼率計算。魚類配合飼料的日投飼量,可根據魚的飼養尾數、魚的平均尾重和投飼率計算:日投飼量=魚的平均尾重×尾數×投飼率。
對于快速生長的養殖魚來說,應經常根據池塘魚的增重與水溫、溶氧調整投飼率,并計算出下一段的投飼量,如按日調整的公式:當日投飼量=(池魚原重+前日投飼量/預計飼料系數)×日投飼率。
5.投飼次數投飼次數主要取決于魚類消化器官的特征和攝食的特性。如虹鱒:虹鱒在魚苗階段,日投飼6~8次;開始8次,以后6次。對于魚種池,以保證每日4次以上為宜。長至10克左右,每日投飼兩次即可。對于無胃魚,其投飼次數應多些,每次投飼時間應長些。在一定范圍內,投飼次數增加,魚的攝飼量和轉化率也增加。對鯉魚苗,每日投飼8~10次,每次投飼時間20~30分鐘,最好用投飼機投飼。對鯉魚種每日投飼6次。據資料報道鯉魚每天投喂4次,能使鯉魚的生長和飼料效率達到最佳境地。
6.投飼時間研究證明,魚在吃飽以后,攝食就會有一個間歇期。如果每天投飼一次,則以中午為宜;投飼兩次,第一次投飼可于上午9時左右,第二次可在下午4~5時。在這兩次之間可投喂1~2次。
7.討論
(1)魚類生長不是隨著投飼量的增加而增長,這是因為過量的飼料不能完全被采食和完全消化。與此同時,飼料進入消化道后,在消化吸收過程中,會引起魚類機體有較大的新陳代謝活動,用于魚體生長的蛋白質脫氨基作用需要消耗能量,過量的投飼不但增加成本,而且抑制生長,并增加水體的污染;過量的投飼又會降低水中含氧量,殘餌會粘附于魚鰓,嚴重地干擾并降低供氧量,魚類會在供氧不足條件下而死亡。投飼量掌握“八成飽”的原則,這對提高養殖魚類食欲、減少投飼損失是行之有效的。
(2)蛋白質的消化率受飼料在消化道內消化時間長短的影響,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消化的程度決定于消化酶的數量、濃度、作用的時間和溫度,而底物和酶接觸的時間是一個重要因素,當這一時間不同時,消化吸收率就會發生變動。一般情況下,當消化時間縮短,其消化率就會降低。飼料在魚的消化道中的移動速度受攝食的影響,當攝食時,消化道內含物急劇移動,投飼次數增多,消化飼料的時間縮短,消化率便下降。溫度上升時,腸內含物移動加快,消化時間短,但由于酶的活哇增高而得以補償。因此根據水溫的不同,必須科學合理地確定投飼次數。另外,對不同飼料成分,投飼次數對鯉魚生長和飼料利用率有影響。喂淀粉飼料時,每天投飼兩次就能使鯉魚達到最佳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對含糊精的飼料,每日投飼4次,鯉魚增重可得到改善;每日投飼6次時,鯉魚便能提高對葡萄糖等短鏈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