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由于養殖密度的逐漸增大、水產藥物的不規范使用、水體環境的日益惡化等原因,導致養殖魚類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以肝膽疾患為主要特征的魚類疾病較為常見,即我們一般常說的肝膽綜合癥,給水產養殖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現就魚類肝膽綜合癥的發病原因、疾病特征、流行情況、疾病診斷及防治方法作簡單的闡述。
一、發病原因
養殖密度過大、水體環境惡化、強化投飼、亂用藥物、維生素缺乏、飼料酸敗變質,以及營養成分的失衡和飼料中含有有毒物質等,都有可能對魚類肝臟造成損害。以肝膽疾患為主要特征的魚類疾病,我們稱為魚類肝膽綜合癥。
二、疾病特征
肝膽綜合癥以肝膽腫大、變色為典型癥狀。病魚發病初期,肝臟略腫大,輕微貧血,色略淡;膽囊色較暗,略顯綠色。隨著病情發展,肝臟明顯腫大,可比正常情況下大一倍以上,肝顏色逐漸變黃發白,或黃紅白色相間呈斑塊狀,形成明顯的"花肝"癥狀,有的使肝臟局部或大部分變成"綠肝";有的肝臟輕觸易碎,膽囊明顯腫大1~2倍(有時導致膽汁溢出或膽囊破裂),膽汁顏色變深綠或墨綠色,或變黃變白直到五色,重者膽囊充血發紅,并使膽汁也成紅色。有時,病魚的脾腎也明顯腫大,臟器系統同時膨大。由于主要臟器出現嚴重病變、受損,機體的抗病能力下降,給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機,因此該病重癥者常同時伴有出血、爛鰓、腸炎、爛尾等癥。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膽腫大和變色。診斷時,應在檢查魚體表及鰓、眼等病變外,剖開魚腹,認真檢查肝膽病變情況,若肝、膽腫大和變色明顯,即可初步確定為肝膽綜合癥。
三、流行情況
肝膽綜合癥近年來已普遍流行于全國各地,特別是池塘養殖較為普遍的浙江和江蘇,尤其是魚苗、魚種發病率高,危害的對象有鯉、鯽、團頭魴、青魚、羅非魚,也常見于鱉,其中以草魚和鯽魚最為突出。由于普遍誤診為其它以出血、爛鰓、腸炎、爛尾等為特征的魚病,如用藥不對癥,死亡率可達50%~60%,甚至可達60%~90%。
四、疾病診斷
診斷應以解剖發現肝膽病變特征為主要依據,結合涂片鏡檢結果及臨床表現等綜合分析而定。要點如下:
1.肝腫脹、質地變脆、輕觸易碎:有點狀或塊狀出血,或瘀血;膽囊腫大或萎縮;膽汁顏色深綠或墨綠。
2.組織及腹水進行涂片、鏡檢可見密度大、活力強的無數點狀細菌在視野內晃動。
3.抗應激力明顯下降。主要表現在捕撈后及運輸過程,一經反抗掙扎,身體充血發紅,死亡不斷。
4.放養密度過大,魚群生長速度過快;病魚鰭和體表某些部位發白或潰爛,食欲減退。
5.長期低劑量用藥或大劑量(一般可達常規最高用量的2~4倍)使用外用消毒藥殺蟲、內服抗菌藥等。
五、防治方法
1.科學投喂
對肝病的預防要嚴格按照科學養魚的要求,培育良好的水質,選用營養全面、品質優良、適合所養殖魚類的飼料,科學投喂,切忌過量投喂;防止蛋白質變質和脂肪氧化,防止飼料受潮發霉變質。如果飼料原料脂肪發生變性,其中產生毒性很大的醛類物質,將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害。若飼料受潮發霉,其產生的黃曲霉素、亞硝基物,對肝臟有很大損害。試驗證明,投喂含黃曲霉0.008~0.012毫克/千克的飼料時,經8~12日,魚肝臟發病率可達80%~100%。當水中氨氮濃度含量過高時,魚體內氨的代謝產物難以正常排泄,蓄積于血液之中,也易引起魚類肝膽疾病的發生。
2.正確用藥
不要低劑量、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對魚類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磺胺類等,要做到合理用藥,不用副作用大和殘留高的魚藥,如溴氰菊酯、敵百蟲、硫酸銅等,更不能用國家禁用魚藥或以農藥代替魚藥施放于水體中。
在治療肝病時要盡量弄清病原,治病求本,標本兼治。既要對癥治療,又要消除病因。治療原則是解毒、補肝、強肝、疏理、消腫,促進肝細胞再生及膽功能恢復正常;治療時以內服為主,外消與內服結合,同時加強飼養與管理。
(1)內服藥物選擇療效顯著的新型制劑,如"肝血寧"拌料飼喂。該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強肝利膽,藥性平穩,可止血化瘀、促進肝細胞的再生與肝功能的恢復,并有效降低應激反應。使用按說明實施。也可用"肝腸寶"或"肝腸散",或選用葡萄糖醛酸內酯(肝泰樂)也有一定療效。
(2)內服吡哌酸或沙拉氟沙星(Sarafloxacin),對于殺滅內臟病原細菌有較好療效,當然常見氟苯尼考或氟哌酸等抗菌藥物也可以,但要求注意其耐藥性。
(3)其他藥物:古朗散(CURONSAN)、利肝素(水飛薊素)、阿卡明及蘆葫素等,對于保肝、強肝、抑制肝纖維素增生,恢復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較好療效。
(4)水體消毒滅菌,選用價格適中、療效較好,無副作用的"魚健寶"進行全池潑灑,同時按說明施用"池底凈",調節水質,效果更佳。在購藥條件不便的地方,選用二氧化氯制劑、三氯異氰脲酸(強氯精)、二溴海因等消毒藥進行水體消毒滅菌。同時及時調節水體水質。排除部分底層老水,灌注新水并確保水體溶氧,以利病魚及時得以康復。
(5)選用具有解毒護肝、疏肝理氣、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中藥組成方劑防治肝病,以下處方可以參考使用:當歸、白芍、丹參、郁金、柴胡、黃芪、黨參、山藥、生地、澤瀉、板藍根、山楂、甘草等,該方劑具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和功能恢復、抑制肝硬化發生等作用。
3.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針對肝膽綜合癥使用維生素的意義有二:一是補充維生素的不足。發生肝病時,由于機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加之肝臟受損,一些能在肝臟合成的維生素量減少。因此,補充維生素可以改善魚體的營養狀態;二是維生素本身具有治療作用,能加強魚體的抗病能力,促進肝臟損傷的修復和肝細胞的再生,促進機體康復。如維生素B12及其他B族維生素,促進魚體對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利于肝細胞的再生。維生素C可促進肝糖元的形成,增強毛細血管彈性,提高免疫能力與抗應激反應能力。維生素K為合成凝血酶原原料,凝血酶原為凝血過程所必需的物質。補充維生素K,利于肝臟出血止血。同時,添加適量甜菜堿、氯化膽堿、肉毒堿、甲硫氨酸、肌醇等可以促進魚肝臟的脂肪代謝,防止脂肪肝發生,利于肝功能的全面恢復。
另外,在飼料配伍中常規添加魚用應激寧,該藥具有疏肝理氣、排毒抗出血等功效,每噸飼料中添加魚用應激寧200克,可防止魚類肝膽綜合癥的發生。也可將動物肝臟煮熟,研磨成粉投喂,因為牛、豬等動物的肝臟粉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保護肝臟的因子,有助于促進受損肝細胞的再生、解毒和蛋白質的合成,能改善魚體癥狀,增加食欲。
總之,應根據不同病因、癥狀及病理變化,選擇采取治療措施。能夠聯合使用時,實行綜合治理,其療效將更為顯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