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肉眼檢查(目檢),是目前生產上用于診斷魚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點檢查體表、鰓、內臟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體表:
將病魚置于盤中依次從頭部、嘴、眼、鰓蓋、鱗片、鰭等順序仔細觀察。
(一)檢查有無大型病原體。如水霉、嗜子宮線蟲、錨頭蚤、魚鲺、鉤介幼蟲等。
(二)根據癥狀辨別病原。如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三代蟲等寄生,一般會引起魚體分泌大量粘液,有時微帶污泥,或是頭、嘴及鰭條末端腐爛,但鰭條基部一般無充血現象。
雙穴吸蟲病,則表現出眼睛混濁,有白內障。細菌性赤皮病,則鱗片脫落、皮膚充血。癤瘡病則在病變部位發炎、膿腫。白皮病的病變部位發白,粘液減少,用手摸時有粗糙的感覺。腐皮病的病變部位產生侵蝕性的腐爛等病狀。發現病魚肌肉、鰓蓋和鰭基充血發紅,可初步診斷為病毒性出血病或暴發性魚病,病魚尾巴極度上翹、顱腦發黃,在水中狂游打圈,則為瘋狂病。但有些病狀,包括體表、鰓、內臟等的癥狀,在幾種不同的魚病中基本上是一樣的,如鰭基充血和蛀鰭的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及一些其他細菌性魚病;又如在大量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小瓜蟲、三代蟲等寄生時,都會在體表、鰓部有較多的粘液,所以應把觀察到的病狀,聯系起來加以分析。
二、鰓
鰓部檢查,重點是鰓絲。
(一)首先要注意鰓絲是否張開。
(二)將鰓蓋剪去,觀察鰓絲的顏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較多,鰓絲末端是否有腫大發白和腐爛現象。
如:患細菌性爛鰓病,則鰓絲末端腐爛,粘液較多。鰓霉病則鰓片的顏色較正常魚的鰓片白,略帶血紅色小點,如患魚波豆蟲病、鰓隱鞭蟲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指環蟲病等寄生蟲性疾病,則鰓絲上有較多粘液。如患中華蚤病、指環蟲以及粘孢子蟲等寄生蟲病,則常表現鰓絲腫大,鰓蓋張開等癥狀。
又如:亞硝酸中毒,鰓絲顏色變為紫紅色等。
三、內臟
將一邊的腹壁剪去(注意勿損壞內臟),從肛門部位向左上方沿側線剪至鰓蓋后緣,向下剪至胸鰭基部,除去整片側肌。
(一)觀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見的寄生蟲。
肉眼可見的寄生蟲有:線蟲、舌狀絳蟲等。
(二)仔細觀察各內臟的外表(顏色、大小、位置、有無出血、充血等),看是否正常。
肝胰臟正常顏色為粉紅色,外表光滑。
腸正常時,因其中有食物糞便存在,呈暗褐色,邊緣粉紅色,鰾白色。
(三)將內臟取出、分離、觀察其內部癥狀。
1.剪斷靠近咽和肛門部位的腸,取出內臟。
2.將內臟(肝、膽、脾、心臟等),逐個分離,觀察質地,內部的癥狀,顏色。
3.分離腸道,將腸道分為前、中、后三段,輕輕將腸道中的食物、糞便去掉,然后觀察。
①觀察是否發生充血或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如:腸炎病,會表現腸壁充血、發炎、潰瘍。吸蟲、滌蟲、線蟲等肉眼容易看見。
②觀察腸壁是否有小寄生蟲及腸壁的質地等。
如:艾美蟲病和粘孢子蟲病在腸壁上一般有成片或稀散的白點。
飼料營養缺乏等原因可產生腸壁變薄,質地脆的癥狀。
4.其它內臟器官,如在外表上未發現病狀,可不再檢查。
檢查注意事項:
1.用于檢查的魚,要用活魚或剛死不久的魚。檢查時要保持魚體體表濕潤,應放在盛水的容器中,路程遠的要用濕布包裹。解剖時要保持器官的完整性并防止相互污染,同時要做好記錄,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2.有時一種病有幾種病狀同時表現出來,如腸炎病,就有鰭條基部充血、蛀鰭、肛門紅腫、腸壁充血等病狀;有時一種病狀在好幾種病中同樣出現,如體色發黑、鰭條基部充血、蛀鰭等,這些病狀為細菌性赤皮病、癤瘡病、爛鰓病、腸炎病等所共有。
檢查時要注意區別、總結、分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