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因:由叉尾魚回愛德華氏細菌(EdwardsiellaIctalarus)感染引起。
癥狀:感染魚全身有細小的紅斑或充血,肝臟及其他內臟器官也會有類似的斑點,鰓絲滲血,在胸鰭側有直徑3~5毫米的損傷,好似叉尾被刺傷的樣子,并隨著病程的加重而不斷擴大,病菌頻繁入侵病魚血液或感染腎臟,病菌也可感染腦部,此時病魚常作環狀游動,活動失常且不久將死亡。此病危害性很大,在美國密西西比洲,已成為斑點叉尾魚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由這種病而造成的死魚數近年急劇上升,且發病時間延續很長,通常水溫22~28℃之間引起大批死亡,30℃以上發病率將大大減少,病菌在池底淤泥中生活時間比較長,當水溫超出其最適范圍時,病菌可潛伏于魚體內,水溫適宜時,細菌開始生長、繁殖,并感染魚池。各種規格的斑點叉尾魚回均可感染該病,這種病很可能通過魚類間直接傳播,由于病菌可在池底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來源于淤泥。
防治:
1)采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每畝(留水6~9厘米)用生石灰50~60公斤,魚種下塘前用1~3%的食鹽水溶液洗;
2)用2~3ppm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3)喂服"強克99",方法及用量參照說明書;
4)患病親魚可按每公斤體重注射土霉素55毫克或紅霉素8毫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