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蝦苗培育是對蝦全人工養殖過程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而且近些年來,隨著海域污染的日益加重,對蝦育苗技術難度也在相應的逐步加大,在育苗生產過程中如育苗的水質處理不好,蝦卵的消毒方法不得當,甚至是沉淀池消毒的不徹底等等,都會給整個育苗工作帶來一定的后患。筆者依據十幾年來在對蝦育苗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對目前對蝦育苗生產過程中應采取的和注意的幾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產卵前及產卵期間親蝦疾病的預防工作
健壯的親蝦是育苗的基本保障之一,只有優質的親蝦方能得到優質的蝦卵,如想到優質的親蝦,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選擇個體較大、體質健壯無病的親蝦;
2.要讓親蝦在整個暫養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其中包括暫養密度、光照、水溫及水質的理化因子。若發現親蝦有病,可用2~3ppm的土霉素或1ppm氯霉素交替使用,連續三天基本痊愈。
3.對蝦卵消毒也是保證苗齊、苗壯的一個前提,蝦卵消毒的過程是用網箱將蝦卵收集起來→洗卵→用0.5~0.8ppm的孔雀石綠浸泡或200ppm~300ppm福爾馬林→用過濾海水沖洗。這樣即可以消除病源,又可以切斷其傳播的途徑。
二、做好育苗期間的水質管理
水是對蝦幼體生存的環境,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對蝦的幼體健康和變態發育,除對蝦育苗開始時應進行水的處理外,在育苗期間更應做好水質的管理工作。
水質污染的化學變化包括:總氮量的升高、溶解氧的下降、pH值的變化?偟恐械姆请x子態氨毒性很大并隨PH值升高而毒性加強,應隨時測定水質中總氮量值,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g/L,pH值不宜超出7.6~8.6這一范圍。
保護和改善水質的方法是換水、排污、充氣。
三、育苗中的疾病防治
對蝦育苗中的疾病種類很多,蝦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做好育苗期間的疾病防治,從根本上切斷傳播疾病的病源。這也是保證出好苗出壯苗的關鍵。
1.在育苗池內接種并繁殖單細胞藻類(如扁藻、小新月硅藻)。這樣既可以作為對蝦的幼體餌料,又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同時在平衡的微生態環境條件下通過生物的拮抗作用,抑制了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繁殖。筆者在興城海濱育苗的八年中,始終堅持此種作法,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2.光合細菌,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蝦苗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維生素,既可做苗的餌料,又可除去水中的有機物,降低水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凈化水質。因此在對蝦育苗中可廣泛的培養、使用。
3.在對蝦育苗過程中,發生的病害中最為嚴重的應屬孤菌病,十幾年來通過對這種病的觀察,本人的觀點如下:
①蝦苗患孤茵病的特征:患孤茵病的蝦苗多發生在蚤狀或糠蝦幼體。蝦苗患病后體色變白、不透明,而且身體彎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大量菌體蠕動,孤菌的感染開始多在消化道,輕時尚能攝食,以后逐漸加重,發病率隨水溫升高而加大。
②患孤菌病的病因分析:孤菌廣泛存在于海水中,隨時都有侵襲蝦苗的危險,但為什么在同一育苗中,有的蝦池蝦苗患病后幾乎全軍覆滅,而有的蝦池卻沒造成危害呢?通過觀察我們認為:造成感染孤菌導致死亡是因"條件"所致,這個條件就是餌料的質與量。山東省海水研究所對這一問題曾有過報導,我們也曾細心觀察過,即:幼體攝食不好就容易受孤菌感染,反之,攝食情況良好就不容易感染,因病菌首先在消化道內發現,餌料的質優量足,病菌會隨著糞便排出,如果餌料的質劣量少,幼體攝食不好的時間拖長,病菌將會大量繁殖,并迅速漫延至蝦體各處,最終致使蝦苗死亡。
③孤菌病的預防與治療:
通過十幾年的生產實踐,認為要預防孤菌病的發生和蔓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a.處理水質、投藥、投喂餌料三者要結合起來。首先要投喂數量足、質量好的餌料,使對蝦幼體處于良好的狀態,此時若有少量孤菌存在,因蝦體壯,抗病力強,仍可抑制孤菌的繁殖,并逐漸使孤菌排出體外,同時要輔助地投一些土霉索或氯霉累,進而增強蝦苗的抗病力。此時水質若稍有不佳,孤茵會馬上大量繁殖,再投藥,效果也會大大降低,而這時再投喂優質餌料已無濟于事了,因為幼體這時已不攝食了。所以說在育苗期間水質的處理、餌料的質與量及投藥方法要得當,措施要合理,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孤菌的蔓延和蝦苗死亡的發生。
b.用藥的時機。藥物是治療蝦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能濫用,更不能不用。所謂濫用就是把握時機不宜,應把藥物用在關鍵時刻。如果幼體在蚤狀階段思孤菌病,只要發現得早,用土霉素、氯霉累、呋喃西林等效果明顯.用藥2~3天后幼體孤菌就可全部得到抑制,但糠蝦幼體和仔蝦思孤菌病后,使用上述藥物的效果則不及蚤狀幼體明顯。
c.預防孤菌病,還要注意餌料的衛生,即各種餌料和代用餌料不能保存時間過長,一定要用新鮮的,否則細菌將會在不新鮮的餌料中大量繁殖,幼體攝食了帶菌的餌料后,立即發病。
4.掛臟。由于海水污染或餌料過剩,導致對蝦幼體掛臟。筆者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采用以下幾個方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①突然升溫法;在原操作規定的基礎上,一次升溫2~5℃,促使幼體蛻皮,一般1~2天就可以脫臟,以后再把溫度恢復原溫。
②用3ppm~5ppm的漂白粉,稀釋后直接投到育苗池水中,然后再加投1.5~2.5ppm的土霉素,浸泡12小時后,再換水,蝦苗完全可以脫臟。為防止蝦苗掛臟,也可以從凈化水著手,每隔一周用0.3~0.7ppm高錳酸鉀稀釋后(從Z1-P1)把水排到50cm后直接投到苗池中浸泡40分鐘后,再將池水加滿,這樣可以從根本上切斷病源。
③在對蝦育苗中,有時會突然發現蝦幼體攝食量下降,甚至拒食,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苗體腸道空,體發白,蝦苗體表及內臟均無其它別的病菌,肉眼看,苗體無力游動,常愿臥底,這時可試用0.5~1.5ppm的氟派酸酸直接潑撒到池水中,連續2~3天蝦苗完全可以恢復健壯體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