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自1996年以來,草魚腸炎型出血病危害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發病塘口占常規魚養殖面積的20%左右。若不及時治療,一般塘口死亡率50%~60%,其中魚種高達90%以上。草魚出血病的流行與養殖條件惡化、劣質菜餅的大量使用有直接關系,發病草魚有肝膽綜合癥顯著特征。肝膽綜合癥使草魚體質下降,從而誘發了"腸炎型"出血病的大面積發生。
一、癥狀
發病的前1~2天,病魚隱于水表層,體色發黑;游動無力,鰭外緣呈白色鑲邊狀。解剖觀察:肝臟腫大1~2倍,質脆、輕觸則碎,顏色變為灰白色、土黃色、褐色或局部呈深綠色。膽囊腫大,腹腔內有大量血黃色或黃褐色腥味極濃的腹水流出。發展期1~2天,每當發現體黑、獨游、漂浮打轉的病魚,1~2天后即死亡沉入水底,死后鰓內淤泥較多,若不仔細觀察,一般都以為是細菌性爛鰓或寄生蟲引起的爛鰓,單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殺菌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二、流行情況
此病多發于主養草魚的高產塘,對任何年齡階段的草魚均有危害。從4月下旬至9月底均有發生,剛開始時無明顯死亡高峰,但隨著病情的加重,水體中病毒數量增加,死亡急劇上升。我地發病塘口呈以下規律:新開塘大于老塘;活水塘發病率遠遠低于死水塘;主養高產塘大于粗養塘;飼料單一、主吃菜餅的塘口大于多種飼料和草料混喂的塘口。所放魚種質量的優劣也是另一重要因子。有的塘口草魚單獨發病,有的與寄生蟲、暴發性出血病并發。
三、病因分析
分析歸納草魚腸炎型出血病的病因有三個:一是飼料的因素。飼料營養成份失衡,或飼料中添加了大量的抗生素等藥物,對草魚肝臟造成損害,誘發該病。二是環境因素。池塘疏于清淤,產生大量亞硝酸氮等有害物質。從生產實踐看,江灘圍欄養殖和堤內受長江潮汐影響的池塘幾乎不發病。而水源差、換水量小、淤泥厚的池塘發病率較高。三是種質因素。我市及周邊市縣的繁殖場都屬國營場圃,沒有財力引進原種,近親繁殖不可避免,致使魚種質量低劣。
四、預防措施
1.改善池塘生態條件,利用冬閑清淤、改水。根據具體條件確定草魚、青魚的放養量。不能盲目主養,掠奪性經營。選擇體格健壯、活力強,體色金黃,未曾發病的魚種。
2投喂質量可靠的全價飼料或多種農家飼料配合使用,保持營養平衡,菜餅應浸泡12小時以上再喂,切忌長期投喂未脫毒的菜餅,不喂變質飼料。水溫較低時不宜過量投喂。
3.在5~9月間,每半月使用一次藥物,殺蟲、殺菌藥交替使用。高溫季節潑灑生石灰不少于2次。食場、草場定期用藥物掛袋。不撈污水中的水草投喂,水旱草交替投喂時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突變。
4.大蒜素、食鹽、草魚"三病靈"拌餌投喂,每隔7~10天一次,交替使用;每月內服"三友強肝散"一次,按0.4%藥量拌入面粉中制成團狀投喂。
五、治療
1.暴發性疾病與草魚出血病并發。每畝水面用生石灰40千克加煙葉500克浸泡12小時后全池潑灑,同時內服草魚"三病靈",每200克拌餌30千克,連續一周。
2.出血病與寄生蟲并發。外用雙效靈20毫升/畝?米加硫酸銅0.3千克/畝?米,同時內服草魚"三病靈"。
3.含量為0.3%的阿維菌素乳油20毫升/畝?米或含量0.5%的阿維菌素10~15毫升/畝?米,全池潑灑;每100千克草魚用黃連200克,茯苓、大黃各150克,用5千克面粉制糊粘在嫩草上投喂,連用5天。
4.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濃度為0.2~0.3克/立方米,隔日一次,連用3次;每100千克吃食魚用大黃250克、黃柏150克、黃芩100克、板蘭根500克、黃芪60克、病毒靈10克,碾碎后用面粉制糊投喂,連用5~7天。
5.生石灰20千克/畝?米與0.7克/立方米硫酸銅交替全池潑灑,連用三次,每100千克草食性魚類用苦木粉或片劑1000~1500克煎汁,至黃色時加等量面粉,冷卻后加入病毒靈20克粘于嫩草晾干投喂,3天為一個療程,第2~3天藥量減半,嚴重的用兩個療程。
6.草魚"四病"并發:全池潑灑殺菌紅0.2克/立方米,隔日一次,同時每萬尾魚種用碾碎的大黃另加大蒜、食鹽各500克與10千克切碎的水花生一起搗爛取汁,拌入5千克面粉,連喂3~5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