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親鱔的選擇和培養
作為繁殖用鱔魚要求體質健壯,游動活潑。體色以粗黑泥、黃褐色或黑花、綠褐色為好。親鱔來源以當天籠捕的傷口較小。
黃鱔具有性轉化特性,1冬齡和2冬齡黃鱔基本上為雌性,2冬齡黃鱔產卵后雄性比例漸增,至6冬齡時基本上是雄體。在非產卵季節,很難鑒別雌雄,一般以體長、體重為標準,一般體長37~50厘米,體重75~200克為雄鱔,小于這一標準為雌鱔。繁殖用雌雄配比以2~3∶1為好。產卵季節,雌鱔腹部膨大,柔軟,有的腹部可見明顯的透明帶,體外可見卵粒輪廓,產卵前生殖孔紅腫。
親鱔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水體放雌鱔7條,雄鱔2~3條,親鱔培養池約3平方米,水深25厘米,池壁有充足的不規則洞穴,池內種植水浮蓮等水生物(約占1/4塘面積),供黃鱔避光和隱蔽之用。飼料以活蚯蚓、蠅蛆、蚌肉或螺螄肉為主,蚌肉和螺螄肉除去碎殼和厴甲,投喂量每日為魚體重的2.5%~8%,于傍晚時1次投喂。管理上應及時清除殘餌,加注新水。
2.鱔魚繁殖及苗種培育
黃鱔在5~9月均可繁殖,以6~8月為繁殖高峰期。親鱔配組入池后,應加強培育,促進性腺發育。黃鱔繁殖產卵均在洞穴中進行,也可偶然在水面附近石縫中、水生植物須根中。一般守護到鱔苗出膜,黃鱔產卵時在洞穴附近大量吐泡,受精卵經1周孵化出苗后轉入育苗池培育。鱔苗出膜時體長僅1.1~1.2厘米,側臥水池底面依靠卵黃囊為營養。出膜5天后開始喂蛋黃(用50目過篩),經3天后增喂輪蟲,1周后喂水絲蚓,水蚤,10天后增喂魚糜,出苗20~25天后體長可達5厘米,開始投人工配合餌料,并加喂蚯蚓漿,2個月后體長達7厘米,可分池飼養,出苗經120天養殖,體長可達8~13厘米。育苗池底應有一定淤泥層,如無微流水條件,則可每2~4換水1次,每次換水1/3~1/2,換水時兩處水溫差不要超過3℃。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