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細菌性敗血病是近幾年來淡水魚類新出現而且危害最嚴重的疾病。其特點是發病魚種類多,流行范圍廣,尤其多呈急性流行,發病后死亡率高,故稱為淡水魚暴發性流行病。
1病原
此病可由多種病原菌引起,以氣單胞菌類,如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為主要病原。
2發病癥狀
發病初期,病魚頜部、口腔、鰓蓋、體側及鰭條基部出現局部輕度充血現象,此時病魚食欲減退、游動緩慢。隨后病情發展迅速,初始癥狀加重,體表各部位均出現嚴重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此時剝去魚表皮,其全身肌肉因充血呈紅色;剖腹后,腹腔內有大量淡黃色或血紅色腹水,肝、脾、腎臟腫大,呈嚴重貧血癥狀。有的鱗片豎起,肛門處拖粘液便,癥狀表現多種多樣,有時甚至看不出明顯癥狀就引起急性感染而死亡。
3發病及流行規律
此病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中均可發生流行病,危害種類較多,以鰱、鳙、鯉、鯽、魴、鯪等魚種為多,1~2齡成魚危害較重。流行時間4~10月份,流行盛期為5~9月份,6~7月份為急性暴發期,10月份后至翌年3月份病情有所緩和;疾病流行水溫為9~36℃,28~32℃為發病流行高峰。發病嚴重時,整個養魚場發病率高達100%,重病魚池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此病是我國養魚史上危害魚的種類最多、危害魚的年齡范圍最大、流行地區及水域最廣、流行季節最長、造成損失最重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4診斷方法
根據外觀發病癥狀及流行情況,必要時可解剖魚體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需進行病原學、病理學、免疫學診斷。
5預防措施
從改善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魚體抵抗力、及時殺滅病原體等方面進行綜合預防。
5.1苗種用全菌苗,或毒素苗進行免疫,確保放養健康魚苗。
5.2清除魚塘淤泥是預防此病的重要措施,據研究資料表明,此類細菌在淤泥中存活時間可達1年以上,因此,若清淤不徹底則成為重要的發病根源。
5.3強調徹底清塘消毒,切斷傳播途徑。養魚池塘每年冬季放干曝曬,納水前用生石灰750kg/公頃徹底清塘消毒,殺滅病原菌。
5.4發病流行季節,每半月全水體潑灑含氯消毒劑(0.1~0.2)×10E-6,同時內服氟哌酸等抗菌藥餌,每日1次,連用3d,用量為治療量的1/2。
6治療方法
6.1每立方米水體施用生石灰30g,或漂白粉(有效氯30%~32%)1g,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2g,或強氯精(有效氯85%)0.2g,全水體消毒,殺滅魚體外及水體中的寄生蟲與病原菌,每周2次,直至病情穩定或消失。
6.2投喂氟哌酸藥餌,每千克魚用藥20~50mg,每天1次,直至病情穩定或消失后2~3d。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