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鯉魚出血病
1.1癥狀與病因
病魚腹部的鱗片下、鰭條和尾柄充血發紅,病魚上浮貼近冰層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結地緩慢游動于池邊并逐漸死亡。
①出血性敗血病。病魚外觀正常或腹部鱗片下充血發紅,解剖病魚時體腔內冒出血水,內臟器官有淤血點。該病由嗜水氣單胞菌引起。
②褐血病(出血性鰓病)。病魚腮絲腫脹,顏色發暗,部分腮絲形成動脈瘤。病情嚴重時血液呈咖啡色,在池水溶氧充足時也會出現浮頭現象。該病由池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引起。
③隱性出血病。病魚剛出水時體色正常,體表黏液較少;在網箱內困養2~3小時后體表出現充血現象。其中有少部分魚的上頜發紅(紅嘴唇);困養7小時后病魚開始陸續死亡。解剖時病魚肝臟表現為脂肪肝或花肝,膽大或僅有膽囊(又稱無膽)。該病是由長時間盲目投喂高蛋白飼料,而且蛋白質利用率不高所致。
④顯性出血病。病魚的腹部鱗片下、尾柄、腮蓋充血,尾鰭、背鰭呈血紅色。解剖時可見肌肉充血,肝臟腫大、色淡,膽囊腫大、色淺。病因與隱性出血病相同。
1.2防治方法
鯉魚出血病在春季較難治愈,而且病程較長,一般在夏秋季節檢出、治療。
①改善水環境。早分塘或換水,定期潑灑生石灰水溶液或干撒沸石粉。
②食鹽浴。在每次投喂飼料前5分鐘,將3~4kg食鹽溶水后在飼料臺周圍潑灑,每日潑灑1~2次。若與投喂藥餌同時進行效果更佳。
③魚種消毒。在魚種放養時,如果沒有其他疾病,最好用5%的食鹽與小蘇打(二者比例為3∶2)水溶液浸浴5~10分鐘。
④強化飼料投喂,促進體能恢復。越冬前在投喂的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3、維生素B6、維生素B12、膽堿和敗血散等微量元素或藥物,飼料中少加或不加礦物質添加劑。
2豎鱗病
2.1癥狀與病因
病魚的鱗片向外張開,魚體外形呈松球狀,鱗片基部水腫,稍加擠壓就有積水或帶血積水噴出。該病常與腹水病并發,病魚眼球突出,鰭條基部和皮膚表面有時伴有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內有大量積水。病魚游動遲緩,呼吸困難,身體倒轉,腹部朝上,持續2~3天后死亡。該病是由水型點狀假單胞桿菌引起。
2.2防治方法
①改善水環境。早分池或換水,養殖期間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水溶液。
②魚種消毒。魚種投放時用5%的食鹽和小蘇打(二者的比例為2∶3)混合水溶液浸泡病魚10~15分鐘。
③池水消毒。魚種發病時全池潑灑2次漂白粉水溶液(池水的藥物濃度為1ppm)。
④投喂藥餌。每100kg魚每天投喂抗菌素5g,連喂5~7天。若配合食場食鹽消毒效果更好。
⑤操作要輕快。分池或運輸時操作輕快,盡量避免魚體受傷。
3原種性爛鰓病
3.1癥狀與病因
早春越冬池化冰后,魚種常集群散漫游動于池邊或下風處,該病常引起魚種暴發性死亡。病魚在晴天集群上浮水面,呈缺氧浮頭狀,馴化時不上餌料臺或吃一會兒就散開并陸續浮于水面,食欲明顯減退,生長緩慢。掀開病魚鰓蓋,可見組織增生、黏液增多。該病是由車輪蟲、鰓隱鞭蟲、斜管蟲、杯體蟲等原生動物大量寄生于鰓部引起的。
3.2防治方法
①對癥殺蟲。秋片魚種并入越冬池或春片魚種分池時,用相應的殺蟲藥物水溶液浸泡魚種。
②全池潑灑。池水消毒2~3天后,全池潑灑氯制劑,防止病灶再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疾病。
③改善水環境。通過定期潑灑生石灰水溶液或干撒沸石粉來調節池塘水質。
④內服體表殺蟲藥物。在飼料中定期添加殺蟲藥物以預防體表(含鰓部)寄生蟲的孳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