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管理
在鱖魚苗培育夏花期間,必須實行精細管理,徹底消毒水體,杜絕病原體帶入育苗池;嚴格控制水質,及時排污清污;適時繁殖餌料魚,注意與鱖魚苗培育需求相銜接;一般情況下,向水中充氣增氧可刺激鱖魚攝食。餌料魚投喂前必須嚴格消毒;培育期間,隨著魚體的增大,逐步分稀密度,降低水流,減少鱖魚頂水游動的體力消耗。同時,根據生產實際定期向培育池潑灑藥物,切實做好綜合防治魚病工作,從而有效地提高鱖魚苗成活率。
經過13~15天的飼養,鱖魚苗長至2.5~3.5厘米,這時的鱖魚苗鱗片已長出,形態與成魚類似,即可轉入大規格魚種培育階段。
二、鱖苗培育注意事項
⒈開口餌料魚苗品種的選擇:鱖魚苗攝食1~2天內,應投喂“自身”苗(指未平游的魚苗),以保證鱖苗能將餌料魚絕大部分或整個吞入,解決的辦法是盡可能地投喂小而嫩的餌料魚。對出膜后不同家魚的體長、體高比較,發現出膜后不久的團頭魴幼苗,全長5.1毫米,體高只有0.7~0.8毫米,尾尖嫩弱,游泳能力也不強,鱖魚苗極其容易從其尾部咬住并吞食。因此,鱖魚的開口餌料魚以出膜后1~3天的團頭魴苗為理想。
⒉防止氣泡病發生:引起氣泡病的可能并不多見,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存在時才易發生此病:一是攝食后未能繼續及時供應餌料魚;二是利用自來水時,含氯量較高;三是未及時清污;四是沒有進行繁育用水處理,水源屬富營養化水體。防治辦法:嚴格規范鱖魚繁育技術,一般不會發生。如果發生此病,首先立即更換培育用水;其次,對已發生病害的苗撈取放入0.5%~0.7%的食鹽水溶液中,放養密度為1.0萬尾/立方米,放入后切忌攪動,應讓其安靜地漂浮在水中,5~8小時后開始自行恢復正常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