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人工淡化養殖鱸魚技術的突破,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是淡水鱸魚。淡水鱸魚的口感、肉質、風味遠不如半咸淡水的商品鱸魚,市場差價每千克達15元左右。近年來,我區許多養殖戶利用打咸水井的辦法或選擇臨海的水域建造池塘,進行半咸水鱸魚養殖,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現把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養殖池塘選擇與建造
選擇有地下咸水源的地方,挖地下咸水井,或選擇鹽度為5~10、有海潮到達的咸淡水水域為好。養殖水質要求清新、水源充裕。每口池塘面積約3~5畝為宜,水深2米以上,池塘要設有進、排水涵閘,不重復使用養殖廢水,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每3畝水面配備2臺0.75千瓦葉輪式增氧機。
二、苗種培育
1.網箱設置在準備好養殖成魚的池塘一邊搭一條投餌的棧橋,于棧橋兩旁設置若干個網箱,網箱材料可用14目左右的聚乙烯網片,縫成長3~5米、寬2米、深1.5米的規格,用竹竿固定。
2.做好淡化養殖的準備工作不管是人工繁殖的魚苗或捕撈的天然魚苗,都生長在較高鹽度的海水中,要先檢測出養殖池塘的鹽度,要求供苗者進行多次降咸淡化,在不超出養殖池塘鹽度5時才可放養。在淡水池塘育苗,還要在網箱周圍用塑料膜圍成一個小水體,投苗前適當加鹽至接近魚苗放養前的鹽度,讓魚苗投放后有一段適應時間,提高成活率。
3.育苗密度原塘育苗,有利于減少過塘引起魚種的損傷。用來培育的魚苗體長2~3厘米,每平方米網箱放養500尾左右,每口池塘的魚苗數量可比計劃放養的魚苗多出20%~30%,以備死亡損耗。
4.投餌馴食的方法以優質配合飼料或鮮魚糜為餌,每次投喂時間不少于半小時,將優質配合飼料或魚糜均勻地投撒到網箱中,馴化魚苗搶食,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量的30%左右,以觀察到魚苗大致都能食到和食飽為好,具體做法是注意魚苗搶食程度減弱后則停止投喂,以免暴食而引起腸胃疾病。
5.及時分級培養10天后魚苗大多已長至5厘米,此時應過篩分池培育,減少大魚吞食小魚和幼苗搶食不到而出現大小差異的現象。分池培育10天左右,在網箱周圍用網片圍出100平方米的一塊小水面,放出網箱中的魚種再喂養15天,此時魚種已在10厘米以上,然后拆去圍網,再進入大塘養殖,這樣目的是防止魚種過早進入大塘追食生物餌料,而棄食人工投喂的餌料。
魚苗的中間培育過程要注意網箱的水質和溶氧量?稍诰W箱中設置增氧氣頭,要經常刷洗網箱,保持水體流動、交換良好。
三、飼料
1.小雜魚要求新鮮、硬骨少,苗期可打漿投喂,隨著個體的長大,應切塊投喂。鱸魚可吞食相當其口裂長度1.5倍的魚肉塊。小雜魚的飼料系數約為4~5。
2.人工配合飼料以45%的魚粉、20%的酵母、20%的豆餅、13%的α-淀粉,加上多維、微量元素等組成人工配合餌料的基本配方,制成軟顆粒,顆粒大小隨魚體增大而變化,軟性顆粒餌料養殖效率較高,且在防病時可適當增加防病藥物。人工飼料來源穩定,使用方便,尤其是對高密度養殖有減少水質污染、防止魚病發生的積極作用,飼料系數可達1.5~2.0。
四、成魚養殖管理要點
1.清塘、培水有條件的池塘最好經過干塘清淤和曝曬,尤其是多年養殖的舊塘。在放苗前半個月進行一次清塘,每畝施放生石灰50千克或使用20克/立方米漂白粉帶適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經干塘曝曬的,還要每畝使用30千克茶麩打碎浸水全塘潑灑,以徹底清除遺留的兇猛雜魚。消毒后的池塘經濾網納入新鮮水,每畝施放3~5千克"生物肥水王"培育浮游生物,待水質微綠色或微褐色則可投苗。
2.投苗密度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養經中間培育、已達10厘米的魚種,每畝放養2500尾為好,300天的養殖期畝產量可達1200~1500千克。另外每畝搭配投放100尾鯽魚和30尾花、白鰱,以增加養殖效益。
3.投餌鱸魚比較暴食,應適當控制投餌量,以利于降低成本、減少腸胃病的發生和水質污染。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點、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別在上午7~9時和下午4~6時,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量的5%。要堅持馴食的習慣,在塘中搭一投餌橋,每次投餌前敲擊餌橋或撥響塘水,使魚群游來搶食,這有利于觀察魚群進食和健康狀況,方便采取應對措施。鱸魚搶食水中懸浮物的餌料,下沉后不再攝食,因此投喂小雜魚應耐心慢慢投喂。
4.水質管理鱸魚的高密度養殖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1)勤換水:特別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換水量要達30%以上。
(2)勤增氧:魚苗期可適當開動增氧機,隨著魚體的長大開動增氧機的次數越趨頻繁,尤其是在高溫天氣和養殖后期,夜晚可投放"三興顆粒氧"和開動部分增氧機、白天則要開動全部增氧機,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3)施放微生物制劑:高密度養殖帶來塘底大量的殘餌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后濃度升高,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尤其是高溫天氣更為嚴重,這是魚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應適當施放生物制劑,使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保持良好水質。
五、病害防治技術
1.氨氮中毒高溫天氣,水中的氨氮高,甚至產生亞硝酸鹽,致使鱸魚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癥狀:魚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亂竄,鰭條充血,鰓絲暗紅。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時注意用木板把水擋散,以免直接沖起塘底污物加速魚的死亡;每畝施放沸石粉3~5千克,中和水中氨氮。
2.腸炎病病魚食欲低,腹部膨脹,肛門紅腫,輕壓有黃色粘液流出。預防措施是不要投喂變質的小雜魚。治療方法:按每100千克魚糜拌入500克"克毒丹"和"乳酸菌"連續投喂5~7天。
3.爛鰓病此病易暴發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癥狀:魚體色發黑,尤以頭部為甚,游動緩慢,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鰓部粘液增多,鰓絲腫脹,末端糜爛,體消瘦,離群,最后致死。治療方法:每100千克魚每天用復方新諾明6~8克、"克毒丹"4~6克混合拌餌連續投喂5~7天。
4.車輪蟲、斜管蟲和聚縮蟲病多發生在魚種中間培育階段,蟲體附著在魚的體表和鰓絲。癥狀為魚體消瘦,體色變黑,口端糜爛。一年四季均有發病。預防上多采用大量換水,改良水質。治療用0.7~1克/立方米的硫酸銅及硫酸亞鐵合劑(5∶2)全塘均勻潑灑,或用0.5~1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消毒劑全塘潑灑。
六、收獲
半咸淡水商品鱸魚的養殖,關鍵在于收獲前1~2個月,要求養殖水鹽度在10左右,并提倡投放小雜魚或適當提高人工配合餌料的蛋白質含量,要求在40%左右。收獲時,因鱸魚生性兇猛,魚體嬌嫩,捕撈容易損傷,活運成活率低,因此,收獲時應定量抓捕,捕撈時采用部分水面收捕而不是全塘拉網收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