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草藥是一種理想的天然、環保型綠色藥物,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殘留少等諸多優點,且來源廣、成本低。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養殖的新形勢下,推廣中草藥防治魚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中草藥藥效不十分穩定,且難以把握劑量,不少養殖者缺乏中草藥防治魚病知識,往往用藥不當,效果不佳。下面介紹幾點中草藥防治魚病的注意事項,以期指導養殖者正確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
一、正確診斷病因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應堅持"科學配方,對癥下藥,規范應用"十二字原則,其中對癥下藥相當重要,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對癥治療。魚病發生原因不外乎水體環境因素、飼養管理因素或病原生物因素影響,前兩種可通過人為調控即可解決,對于病原生物因素而致病,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細菌性的,還是真菌類或寄生蟲類,找準致病原因,發病癥狀,才能選擇合適的中草藥對癥治療。
二、了解藥物性能
防治魚病的中草藥種類很多,不同的中草藥有不同的藥效、有效成分和藥效功能。按中草藥的藥效功能,分抗菌、滅蟲和輔助性藥物三大類。防治魚病時,要根據不同魚病類型,選擇相應的藥物。如防治病毒性魚病的中草藥有大黃、黃柏、黃芩、大蒜等;防治細菌性魚病的有烏桕、五倍子、菖蒲、柳枝、大黃、黃柏、黃芩等;防治真菌類魚病的有五倍子、菖蒲、艾葉等;防治寄生蟲類魚病的有馬尾松葉、苦楝樹葉、樟樹葉、烏桕葉、桉樹葉、干辣椒、生姜等。另外,與化學藥物相比,中草藥往往由多種成分和種類配合而成,其藥效表現為多種成分融合后的綜合作用。中草藥本身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如粗蛋白、粗脂肪、維生素等,某些中草藥還有誘食、消食健胃的作用,可以完善飼料的營養配方,提高飼料轉化率。同時,中草藥療效慢,作用時間長。
三、區分用藥對象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對于不同的魚類或不同的養殖周期,用藥有時也有所不同。如甲魚防病時,在苗種階段應以氣味較小且口感好的鮮嫩草藥為主,既無副作用,又適合口味,且能防病促長,常用的有馬齒莧、蒲公英、喜旱蓮子草、鐵莧菜等,而對于魚種或成魚,則可用處理過的藥粉拌餌投喂。
四、講究加工方法
由于化學合成藥物成分單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于養殖水體,而中草藥是由多種成分配合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體或投喂魚類,就可能出現效果不佳甚至無效的情況,故使用前必須采取原藥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對鮮藥打漿或榨汁使用。使用干中草藥還要進行泡制,具體方法有開水浸泡和煎煮兩種方法。開水浸泡法是把藥放人開水中,浸泡10小時~15小時,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火煮沸后再用溫火煎10分鐘~20分鐘,即形成藥液。煎煮法是直接將藥煎煮沸騰后施用。生產中常用浸泡法。
五、掌握使用方法
中草藥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投喂法:將新鮮中草藥洗凈切碎或搗爛,與精飼料拌勻后投喂干藥則切碎后煎汁,藥汁同藥渣一起拌飼料投喂。
2、潑灑法:將鮮中草藥搗碎,用水浸泡后,連渣帶汁全池潑灑;干藥切(搗)碎后需煮出汁才能使用。本辦法用藥量較大。
3、糖化法:把中草藥和豆餅、玉米粉、稻草粉或麩皮混在一起,經發酵糖化后投喂,可改善中草藥適口性。
4、浸泡法:將中草藥捆扎成束,沉放在進水口或食場附近浸泡,讓浸泡出的藥汁擴散全池,達到防病之目的。
六、把握用藥劑量
用藥前要對養殖水體體積、魚體體重進行計算,再根據藥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計算出用藥量。由于中草藥因其季節、產地、泡制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差異較大,且屬于粗制型產品,其劑量難以把握,故經驗數據很重要。當采用內服方法時,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飼料量的1%~1.5%;治病則用干飼料的2%~3%;當外用時,一般10g/立方米~30g/立方米為宜。
七、保證用藥時間
用藥的天數,要根據需要靈活掌握,一般為2天~3天,但應以能徹底根治魚病為原則。注意不可長期投喂單一中草藥,以免產生抗藥性。如果在2個~3個療程中魚病不見好轉,應調換其它中草藥予以治療。
八、注意用藥配伍禁忌
中草藥在配方時,必須要搞清楚各種單味中草藥的藥性和所含的成分,及相互間作用原理,在混合用藥及交替用藥時必須弄清藥物間的配伍禁忌及魚體的耐受程度,如黃芩與黃蓮不宜合用;內服土霉素時不宜與五倍子合用。有的藥物對某些魚類有極強的毒性或濃重的氣味,影響魚類的生長和生存,也不宜使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