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輪蟲
輪蟲是一種小型浮游生物,具有生長快、繁殖力強等特點,是開口攝餌期的重要生物餌料。人工培養以鹽度(1千克水中所含鹽分的總量)1%~2.5%為宜,適溫范圍為10~40℃。大規模培育可采用土池或水泥池。
培養程序包括清池、繁殖藻類、接種、日常管理和定期采集等。清池常用60毫克/千克漂白粉(施藥1天后用碳酸鈉進行消氯處理)。清池后,即可繁殖藻類和接種輪蟲。輪蟲的餌料有扁藻、小球藻和硅藻等,每2天施肥1次(氮肥2毫克/千克),待藻類密度達每毫升100×10E4個時,按每10毫升1個輪蟲(或冬卵)的比例接種。輪蟲在水溫25~30℃、鹽度2%~2.5%、光線5000勒克斯以上,經常換水和適當充氣的條件下,一般15天左右即可大量繁殖,當密度達到100個/毫升以上時,可用150目尼龍篩網采集。
2.鹵蟲
鹵蟲的干物質中含蛋白質80%以上,富含各種水產動物幼體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一種優質餌料。培養鹵蟲的要求:①鹽度7%~11%,以保證無敵害生物;②pH值7.8~8.9;③溶氧2~3毫克/升;④硫化氫未測出;⑤重金屬含量符合國家規定漁業水質標準;⑥溫度25~30℃;⑦光照為自然光,不適宜長期黑暗;⑧水體肥度為保持水體透明度15~20厘米。
鹵蟲人工培養的主要方式有室外鹽池批量養殖和室內高密度精養。首先,在注滿水的池中施用適量化肥及有機肥,繁殖天然餌料,也可投喂米糠、乳清等農副產品下腳料作鹵蟲餌料。室外大量養殖時,應投放孵化后的無節幼蟲,每1公頃池中投入50克鹵蟲卵孵化出的無節幼體。通常情況下,在一個收獲季節(6個月)內,每公頃可收獲鹵蟲干卵15~20千克,或鮮蟲1000~1500千克。
3.枝角類
枝角類即蚤類,俗稱魚蟲,也叫水蚤。一般含粗蛋白30%~70%,維生素A含量較豐富。
培養枝角類的池子,水深應保持在50厘米左右。培養前,先用石灰清池,殺死水中可能存在的魚蟲敵害。土池養殖時,按每立方米水投入2千克豬糞或其它腐熟糞肥,并按每立方米水體接種30~50克大型水蚤。接種后1周,魚蟲開始大量繁殖。再經1周,即可開始收獲。捕撈一般選擇早上7~8時前,此時魚蟲大多浮于上層,捕撈方便。
4.水蚯蚓
水蚯蚓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鯉魚、胡子鯰、鱉苗、觀賞魚類等的上等活餌。水蚯蚓最佳生態條件為:水溫25~32℃,溶氧飽和度30%~60%,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等。
培育池可采用磚水泥結構,池底墊三合土,長5米,寬1米,深20厘米。兩端設進排水口,并固定過濾網片。池底每平方米鋪墊甘蔗渣2千克,施用有機肥6千克,上覆10厘米厚的有機質污泥。接種前,每平方米施入米糠、麥麩、面粉各1/3的發酵混合料150~200克。密度為每平方米水面接種水蚯蚓苗種200~250克,1個月后即可采集。采收前一天可斷水造成池內缺氧,水蚯蚓因窒息昏迷而成團浮于水面,日采集量為每平方米50~80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