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養殖結構合理的養殖結構是提高漁用飼草利用效果的基礎,種草養魚的養殖結構應以草食性魚類為主,同時考慮到水體和飼料的充分利用,合理搭配雜食性魚類。一般草食性魚類的放養量占總放養量的60%左右比較合理。
2.茬口安排茬口安排是指種植漁用飼草時,做到種植的品種、時間、面積、產量與草食性魚類在不同季節攝食量之間的合理搭配。具體的茬口安排因各地氣候、養殖習慣、選用的飼草品種等有所不同,魚類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的飼草品種有蘇丹草、黑麥草、紫花苜蓿、雜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等。據筆者試驗,一般每畝產魚600公斤左右的池塘(草食性魚類放養量60%左右),須配置草地0.4畝左右,茬口安排上,秋季種植黑麥草0.1~0.2畝、紫花苜蓿0.1畝,春季種植蘇丹草0.3畝(含黑麥草耕翻后的復種面積),這樣每畝魚池配置草地包括復種面積可達0.5~0.6畝,可基本滿足池魚對飼草的攝食需求,并可保證飼草周年供應。
3.收割利用在收割時,要兼顧產量和飼草的可利用率,既要防止收割過早或過頻而降低產量,又要注意單純為了高產導致植株過于高大、莖葉老化而不易被魚類消化利用。不同的飼草品種收割的高度是不同的,如黑麥草第1次收割時的高度以40~50厘米為宜,以后收割高度控制在60~70厘米。蘇丹草、墨西哥玉米第1次收割利用高度在60厘米左右,以后不應超過1米。其他一些飼草品種如紫花苜蓿、雜交狼尾草等也要注意掌握好。另外,有些品種在雨天不能收割,以免雨水進入莖干,造成爛根。飼草在收割時要留茬數厘米,以利再生,一般黑麥草、紫花苜蓿留茬3~5厘米,蘇丹草留茬5~6厘米。收割后要及時澆足肥水,以促進飼草快速分蘗生長。
4.地力保養生產實踐中,有的飼草地的飼草產量和質量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力下降所至,因此要切實注意保養地力,恢復和提高飼料地的生產能力,提高飼草產量和質量,從而提高飼草的利用效果。途徑有三:一是草地施肥。應多施農家肥等有機肥,少施或不施化肥,一般飼草播種前每畝施500公斤左右的有機肥。二是結合魚池改造的機會,將塘泥清到草地上,改善土壤結構。三是將耗地飼草與養地作物輪作,如蘇丹草等耗地飼草可與豆科作物輪作。如采用冬閑草地稀植油菜、蠶豆等,油菜、蠶豆茬接種蘇丹草,既可保養地力,又可充分利用土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